①指五脏及膏肓之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胦(气海)。“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
即补阴。亦称滋补肾阴。是强壮阴精的治法,故称。临床上,一般在使用补肾阴药中,酌加一些壮阳药,取阳生阴长之义,效用较著。参见补阴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救苦丹第二方,见救苦丹条。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素中。陕西三原人。撰有《伤寒辨证》(1678刊刻)、《痘疹辨证》(1678刊)等书。
又称燔针焠刺疗法。用火针烧灼后刺激机体穴位的治疗方法。《灵枢·经筋》所述以“燔针劫刺”治疗经筋痹症即指本法。《针灸聚英》指出,针具“烧令通红,用方有功”,且“必先安慰病人,令勿惊心”。刺时要“切忌太深
即儿科。又名哑科。见《医学正传》。《太平圣惠方》:“襁褓至一岁,曰牙儿。二岁曰婴儿,三岁曰奶童,四岁曰奶腥,五岁曰孩儿,六岁曰小儿,以至十五岁,皆以小方脉治。”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六。即女子梦交。详该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小腹痛痧》:“痧毒入大小肠,则小腹大痛不止,形如板锥,绞绞不已,治之须分左右二股,屈伸为验。”若左卧,左足不能伸者,为大肠、小肠经痧;若右卧,右足不能屈伸者,为阳明大肠经痧。治宜
经络俞穴。出《素问·气穴论》等篇。指治热病的五十九个俞穴。头上五行(中行为督脉,傍四行为足太阳经),每行五穴(中行为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五穴;次两傍二行各五穴为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又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又名赤疔、血箭疔、红线疔、金丝疮、血丝疮、红演疔、血丝疔、红丝疮、红丝血箭疔、红演儿、紫疥斑。因火毒凝聚或破伤感染所致。多起于手足,生于手,有红丝入腋;生于足,有红丝入腹,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