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腹子

猜你喜欢

  • 春莲秋柳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 胎兼癥瘕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亦称妊娠积聚。指妇人素有癥瘕旧疾,现又怀胎,称为胎兼癥瘕。治宜软坚化癥,调和气血。宜用桂枝茯苓丸。

  • 野兰靛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红紫珠之别名,详该条。

  • 万病验方

    见简易备验方条。

  • 垂头生

    病名。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卷二:“名垂头生者,儿头已到产门,头之后骨,偏柱母谷道,儿不能下。”相当于枕后位分娩。参见偏产条。

  • 本脏自病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又名虚热痉。即肝血亏虚而致的痉证。清·吴鞠通《解几难》:“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故曰本脏自病。”临床见于温热病后期,因汗多亡血而致。如急性中毒性脑病。治当育阴

  • 心经失血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由惊恐或劳心过度所致。症见咯出血丝或小量鲜血,胸膈隐隐牵痛,懊憹嘈杂。治宜补心养营,方如茯苓补心汤、五神汤、天门冬汤等方,以及丹参、麦冬、山药、当归、生地等药。参见失血条

  • 目视无神

    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即目视无光,详该条。

  • ①阻格不通、格拒。《灵枢·脉度》:“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素问·气交变大论》:“阴厥且格。”②吐逆证。《伤寒论·平脉法》:“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

  • 阳虚头痛

    病证名。指阳气不足,无力升举所致的头痛。《景岳全书·杂病谟》:“阳虚头痛,即气虚之属也。亦久病者有之,其证必戚戚悠悠,或羞明,或畏寒,或倦怠,或食饮不甘,脉必微细,头必沉沉,遇阴则痛,逢寒亦痛。”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