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副使
金代医官职称。系仅次于提点、太医院使的官职,官阶从六品。参见太医院条。
金代医官职称。系仅次于提点、太医院使的官职,官阶从六品。参见太医院条。
三十六黄之一。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血黄者,头痛心闷,眼运欲倒,胸膈热壅,鼻衄不止,咽喉干燥,舌上生疮。若身热如火,头面肿者,难治。”②《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三日鼻中出血,大小便亦下血,心
书名。即《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的简称。系大观2年(1108年)重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所改的书名。其后的刊本也有改称《经史证类大全本草》。
病证名。指两脚和膝部关节软弱无力者。《儒门事亲》卷一:“凡见脚膝痿弱,难于行步,或一足不伸,便作寒湿脚气治之。”肾水衰少,虚火内炎或精血不足,筋骨失于濡养亦可导致。常见于痿证、半身不遂、脚气等疾患。
见《湖南药物志》。为兔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隽臣。安徽歙县人。为许佐延之子,承父学,亦精于医术,撰有《喉科详略》、《幼科简便良方》、《妇科阐微》等书,未见刊行。
见备急千金要方条。
病证名。囟填、囟陷的合称。《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囟肿为热,以黄柏膏涂足心涌泉穴;陷则为冷,以半夏涂手心妙。”详囟填、囟陷条。
《原机启微》卷下方。黄连(童便浸一宿)一两,铅丹三两,当归二钱,麝香、乳香各五分,乌贼骨、轻粉、硇砂、白丁香各一钱,冰片少许,炉甘石(用黄连一两放水中,烧炉甘石通红,淬七次)六两。为末,先用白蜜七两,
见《分类草药性》。为盐麸子根之别名,详该条。
①《医学正传》卷五方。槟榔五两,大黄八两,黑牵牛子四两,皂角十枚,苦楝根皮一斤。前三味为末,后二味熬膏,搜和为丸,梧桐子大,再用沉香、木香、雷丸各一两分研,依次为衣,每服三丸,四更时砂糖水送下。治虫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