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心痛(心前、心窝、胃脘等部位疼痛)引及背部者。除见于心痛、胃脘痛外,尚可见于胸痹等。《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所伤,或病后失于调理,以致阴阳、气血、脏腑虚亏而成。虚损病可概括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多见肺脾虚损。证见四肢无力,懒于言语,动作气短,自汗心烦。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熟地黄一钱六分,山药、山茱萸、酒当归、煨白芍药、川芎各八分,牡丹皮、泽泻、茯苓、远志、菖蒲、酒知母、酒黄柏各六分。水煎,空腹服。治色欲伤及病后耳聋。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鹜泄、鸭溏。《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鹜溏者,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鸭粪,所以澄沏清冷,小便清白,.湿兼寒也。附子理中汤。”《金匮翼·泄泻诸症统论》:鹜溏者,水粪并趋大肠
养生方法。十六宜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形体锻炼,内容包括:发宜常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齿宜数叩,舌宜舔腭,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提,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干,背宜常暖,
【介绍】:元末针灸医家。字瑞庵。兰溪(今属浙江)人。名医王开之子,承父业,精针灸,屡游三吴,医名大振。与父合注窦汉卿《铜人针灸密语》。又撰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1卷,记述经验取穴效方,并编为歌括。文
指阳乘阴的脉象。出现于内关外格的病证。其病内热而大小便闭,外寒而手足厥冷。《难经·三难》:“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
出《痘疹经验良方》。禁疮之一。痘疮之毒火内灼于胃,使痘毒不能宣发于肌表,脾胃受灼。其痘现于口唇之间,或三、四点相连;或者诸痘未成浆锭,此痘已先黄熟,兼见面色潮红,气粗热甚,口臭异常。治以清胃解毒为主,
见《普济方》卷七十八。即照水丹。见该条。
即午夜。详十二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