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丹溪心法·嗳气》。指气从胃中上逆,冒出有声之症。其声沉长,不似呃逆之声短促。常伴见胃脘饱胀。多因脾胃虚弱,胃气不和,或挟气、食、痰、火,使胃气上逆所致。也有因肺气不降而嗳者。治宜和胃降逆为主
见孙氏医学丛书条。
即神仙太一膏,见该条。
骨名。即趾骨。左右共28块,较之指骨粗短。
见穴位磁疗法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山楂肉三两,莱菔子、连翘、陈皮各五钱,赤茯苓、半夏各二钱。为末,粥糊为丸。治食不消化成积痞闷。
见《闽东本草》。为白鱼尾之别名,详该条。
①泛指肝脏的各种热证。如肝火、肝阳上亢、肝气热、肝实热等。详各条。②专指肝胆湿热化火。《素问·刺热论》:“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治宜清利肝胆、
同足底。详该条。
《医方经验汇编》方。川大黄(酒炒)、黄芩(酒炒)、连翘、甘草、栀子(炒黑)、苏荷,板蓝根、青黛、西洋参(隔汤燉)、当归(酒洗)、大生地(炒)、广郁金、紫背浮萍、紫菊花(亦可用根)。水煎服。治葡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