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头汗

头汗

病证名。①头部易出汗,为太阳虚汗,常见于小儿体质虚弱者。《小儿药证直诀》:“上至头,下至项,不过胸,为太阳虚汗。”②阳明热郁发黄的先兆。《伤寒论》:“阳明病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③汗出只在头部,以阳明热证和湿热证多见,因热郁于内,不得四散,循经上越,内热退则汗自止。肺热亦多头汗,用桑叶桑枝清之。④小儿睡时惯常头汗,无其他症状,不属病象,俗呼蒸笼头(《中医临证备要》)。⑤六阳虚汗。详该条。

猜你喜欢

  • 交仪

    经穴别名。《备急千金要方》:“女人漏下赤白,月经不调,灸交仪三十壮,穴在内踝上五寸。”《针灸资生经》作蠡沟穴别名。

  • 张锡纯

    【生卒】:1860~1933【介绍】:清末至民国间医家。字寿甫。河北盐山人。自幼学习四书五经,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医学。民国初年,曾在国民党军阀统治的部队里任军医正数年。后又转回医界,在沈阳创办立达中医院

  • 串疽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二。又名老鼠钻、游走血脾痈。指生于背胁之疽。多因积愤郁火而发。初起漫肿无头,皮色如常,先发一处,后邻近增至二、三处,溃后多互相串通,渐溃透红色,疼痛牵引背之两侧。治宜顺气清热

  • 蓄血发黄

    病证名。《伤寒全生集·辨伤寒发黄》:“蓄血发黄者,其人身黄,脉沉结,小腹满硬,小便自利,大便黑色,其人如狂,此为蓄血在下焦,用桃仁承气汤下之,盖血下则黄退也。”参见黄疸、伤寒蓄血证条。

  • 靳从谦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家。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人,是太医靳豪的后代,高宗绍兴初为内直翰林医官。

  • 皓华

    气功术语。肺神的代名词。《简易方》:“肺名皓华。”

  • 麻糖果

    见《四川中药志》。为扁担杆之别名,详该条。

  • 衄衊(miè 灭)

    病证名。《素问·气厥论》:“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衊。”衄指鼻血,衊指汗孔出血。《圣济总录·鼻衄门》:“胆受胃热,循脉而上,乃移于脑,盖阳络溢则血妄行,在鼻为衄,在汗孔为衊。二者不同,皆热厥血溢

  • 罗国纲

    【生卒】:十八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振召,号整斋。湖南人。少习举子业,爱读医书,能随境处方,治验较多。晚年将平日临证所用考脉法及心得,辑成《罗氏会约医镜》一书(1789年刊行),列述脉法、治法

  • 关防风

    见《药材学》。为防风之药材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