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感受风邪所致的咳嗽。《证治要诀》卷六:“感风而嗽者,恶风有汗,或身体发热,或鼻流清涕。”方用桂枝汤加味。《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风嗽,风乘肺也。其脉浮,必兼鼻塞,流涕、声重、口干、
【介绍】:见吕留良条。
证名。指呕吐脓液,为胃痈主症之一。《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详胃痈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无花果之别名,详该条。
见《兰台轨范》卷七。即半夏汤第一方,见半夏汤条。
病名。《达生保赤编》:“孕妇因吐血衄血,徒然口噤不能言语,有类中风,若不急治,必致坠胎,宜紫苏饮加减治之,切勿用苏合丸及乌药顺气散。”不可以真中风治疗。
见《中药制剂手册》。又名小儿香橘丹。茯苓、苍米(米泔水炙)、橘皮、香附(醋制)、白术(麸炒)各540克,法半夏、炒山药、莲子、炒扁豆、枳实、薏苡仁(麸炒)、厚朴(姜汁炙)、炒山楂、神曲(麸炒)、炒麦芽
四饮之一。因饮邪停留于胁肋部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或兼干呕、短气等。治宜逐饮为主。
证名。指痢下赤白粘冻。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儒门事亲》卷四:“夫下利脓血,腹痛不止,可用调胃承气汤,加生姜、枣煎,更下藏用七八十丸,量虚实加减,泻讫,次用长流水调五苓散五七钱,或加灯心煎调
见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女科》。即经闭浮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