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疡医准绳》卷三。即眉疽,见该条。
证名。见《儒门事亲·咯血衄血嗽血》。《赤水玄珠》卷九:“咯血者,喉中常有血腥,一咯血即出,或鲜或紫者是也,又如细屑者亦是也。”《张氏医通·诸血门》:“咯血者,不嗽而喉中咯出小块,或血点是也。其证最重,
五种疳证的合称。①同五脏疳证。《小儿药证直诀》:“疳证有五,谓五脏所受,故得其名。”五疳,即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详各条。②《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一是白疳,令人皮肤枯燥,面失颜色;二是
病名。见高淑濂《胎产方案》。多因产后气血更虚,风寒湿邪乘虚入胆,郁而化热,蕴蒸胆汁,泛溢肌肤,皮肤色黄,甚者目黄,尿黄如茶汁者,治宜加减阴疸汤(人参、柴胡、白芍、甘草、干姜、半夏、党参)。阳亏者加桂附
《辨证录》卷十方。生甘草、大黄、金银花各一两。水煎服。治钩吻中毒。
气功功法。意念随呼吸上下的一种静功功法。为明代医家龚廷贤所编订,见于《寿世保元》。其功法:每日子、午、卯、酉时,于静室中,厚褥铺于榻上,盘脚趺坐,瞑目不视,以绵塞耳,心绝念虑,以意随呼吸一往一来,上下
【介绍】:晚清医家。字潆溪。邰埭(原属江苏甘泉,后属江都)人。少时随父习医,好读书,钻研医术,治瘟疫宗吴又可。撰有《五经分类本草》、《类方续选》等书,皆未刊刻。
即瘴气,详该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此即漏管通向会阴,甚或穿透阴囊的复杂性肛漏。宜用挂线疗法或手术治疗。
见《云南中草药》。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