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腹痛

小腹痛

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又称少腹痛,指下腹部疼痛。《医林绳墨·腹痛》:“若自脐以下而腹作痛者,名曰小腹痛。”《景岳全书·杂证谟》:“下焦小腹痛者,或寒或热,或食或虫,或血或气逆,皆有之。凡闭结者,利之下之,当各求其类而治之。”《证治汇补·腹痛章》:“小腹至阴之位,厥阴所属,有沉寒下虚,有积热内郁,或忿怒所至,或房劳损伤,俾中上二焦清纯之气,下陷于至极之地,郁久不舒,痛连阴器,久则元气愈虚,不能归复本位,所以痛无止耳。然肝主疏泄,不利峻补,总宜调补气血为主。”治疗如气滞四磨汤血瘀手拈散寒郁以二陈汤加干姜吴萸苍术厚朴热郁四逆散黄连、山栀、香附黄芩;沉寒以理中汤加附子肉桂、吴萸、茴香;气陷以二陈汤加升麻柴胡、干姜、当归;若醉饱行房,小腹胀痛,用当归、芍药、川芎、柴胡、青皮、吴萸、甘草之类。参见腹痛、少腹痛条。

猜你喜欢

  • 肺遗

    指肺病而致遗精的病症。《医宗必读》卷九:“肺病而遗者,必皮革毛焦,喘急不利。”治宜清肺涩精。参遗精、五脏遗精条。

  • 山苏子

    见《内蒙古中草药》。为糙苏之别名,详该条。

  • 蘑菇蕈

    见潘子恒《广菌谱》。为蘑菇之别名,详该条。

  • 膜(chēn 嗔)胀

    病证名。①胸膈胀满之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气在上,则生膜胀。”明·张景岳《类经》:“浊阴主降,阴滞于上而不能降,故为胀。”多由脾失健运,消化不良,气机阻滞所致。②即气胀。《金匮翼》卷四:“膜

  • 积聚

    病名。见《灵枢·五变》。积病与聚病的合称。《难经·五十五难》:“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

  • 毛地梨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 化热

    外感表证传里所表现的热性病变。风、寒、燥、湿等外邪侵入人体后,在初期阶段,多有恶寒、苔薄白等表寒症状;如病邪传入气分以后,则出现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唇干、心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显示病邪化

  • 牛髓汤

    《医门法律·咳嗽门》卷五方。牛髓一斤,白蜜半斤,杏仁、炒山药、胡桃仁各四两。髓、蜜二味砂锅内熬沸,以绢滤去滓,盛瓶内,后三味入瓶内,隔水煮一昼夜,取出冷定,每服一至二匙,晨起白汤化下。治咳嗽。

  • 周之干

    【介绍】:明代医家。号慎斋。太平(今安徽太平)人。精医,通晓脉理。初从查了吾游,尝就正于薛己。撰有《周慎斋三书》、《脉法解》等。又《慎斋遗书》系周氏口授、门人记录并由后人整理而成。弟子有胡慎柔等。

  • 结舌

    病证名。又名连舌、绊舌。由于舌尖下的膜(即舌系带)短缩,舌尖受其牵绊,以致舌头转动伸缩不灵,妨碍吮乳。年龄稍大,则见发育困难,吐词不清。处理方法:可用小毒的钝头小剪刀,将舌下系带剪开,在剪口外搽枯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