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崩漏

崩漏

病证名。见《济生方》。亦名崩中漏下。崩,指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来势急骤,出血如注,漏是出血量少,淋沥不止,或经期血来,量少而持续日久不止者,前人以其出血淋沥不断,如器之漏,故名。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易互相转化,如崩血渐少,可能致漏,漏势发展又可转变为崩,因此,临床有时不易截然分开,故多以崩漏并称。本病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以致冲任不固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参见血崩、漏下等条。

猜你喜欢

  • 动脉

    ①脉象之一。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搏动部位较局限,节律不匀。见于惊恐及痛证。《脉经》:“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伤寒论·辨脉法》:“阴阳相搏,名曰动。”②全身经脉搏动应手

  • 指三关

    ①指小儿诊法,即三关。详见上关、中关、下关及风关、气关、命关条。②推拿部位名。又名小三关。即食指三节指骨的腹面,近端指节为风关,中段指节为气关,远端指节为命关。《小儿推拿广意》:“指上三关,推之通血气

  • 本草拾遗

    书名。见《唐书·艺文志》。10卷。唐·陈藏器撰。据《嘉祐本草》所引书传称:“《本草拾遗》,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陈藏器撰。以《神农本经》虽有陶(弘景)苏(敬)补集之说,然遗逸尚多。故别为序例一卷,拾

  • 针灸学

    书名。①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教研组编。分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治疗、参考六篇。是参考各种针灸文献及临床教学编写的讲义,对于古代针灸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195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②上

  • 半身不随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即半身不遂,详该条。

  • 湿疸

    黄疸二十八候之一。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指黄疸之湿重于热者。其症色黄而晦,一身尽疼,四肢沉重,不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等。治宜化湿利冰,如茵陈五苓散、除湿丹之类。如湿疸七八日后壮热,热在里,有血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

    见圣济总录条。

  • 托盘疽

    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 狼牙草根芽

    见《中草药通讯》(1):34,1972。为仙鹤草根芽之别名,详该条。

  • 乳痈癖

    病证名。出《儒门事亲》。又名奶癖。多由乳食太过,郁于肠胃,积热熏蒸而成。症见身瘦肌热,面黄腹大,或吐泻腹有青筋,两胁结硬如碗。宜以导滞清热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