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
心包络的简称,详该条。
心包络的简称,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学家。字良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精于医术,弘治间(1488~1505年)任太医院医士,后赠为院使。尤其精于儿科,并有不少独特的论述,主张治病必求五行生尅之理。著有《保婴撮要》,后由
病名。即疟母。《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疟积,疟疾不善调理而成积,经汗吐下日久,荣卫亏损,邪气伏藏胁腹,结为癥癖,坚痛,名为疟母也。宜常山、鳖甲、三棱、蓬术、草果;方用十将军丸、鳖甲丸、
见《诸病源候论·奔气候》。即喘证。由于肺主气,肺气通行于脏腑,若肺受邪则气道不利,诸脏气壅,故致气逆上奔。参见喘证各条。
见《救荒本草》。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因食积而引起的盗汗。多由虚热内盛,逼汗外出而成。《幼幼集成》谓小儿“睡中遍身有汗,觉来久不干者,此食积盗汗,脾冷所致。”治宜健脾敛汗。亦有食积郁久,化热伤阴而盗汗者,治宜健脾消积,养阴止汗之剂
运气学说术语。《素问·六微旨大论》:“何谓初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有奇,中气同法。”六气分主一岁365.25日每气各主60.875日,称为“一步”,一步之中又分为前后两半部分,前半部分称为“初”,后半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坎炁一条,龙齿、白芍药、白薇各三钱,珍珠母、牡蛎各六钱,生地黄、磁朱丸(包煎)各四钱。先用熟地黄八钱,切丝,开水泡取清汁,代水煎药服。治右脉浮大而虚,左脉细数而濡,心悸舌绛,气喘
见系络条。
骨名。掌骨和指骨的统称。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耳中疳臭。多由湿热相搏,上冲于耳而成。治宜清热燥湿,用交感丹(《证治准绳》:香附子、茯神、黄连、桂心、甘菊花)。参见脓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