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热

心热

泛指心的各种热性病证。又称心气热火气通于心,而心主血脉,藏神,故心气亢盛多表现为火热之证,影响神志及血脉。症见心中烦热,睡眠不宁,喜笑不休或神志昏愦,面红,口渴小便黄,舌红,脉数等。治以清心泻火为大法。《素问·刺热篇》:“心热病者颜先赤。”又:“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小儿药证直诀》:“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导赤散主之。”《证治准绳·幼科》:“心热者,额上先赤,心烦心痛掌中热而哕,或壮热饮水,巳午时益甚,宜泻心汤、导赤散、安神丸。”

猜你喜欢

  • 女子逆经赤涩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 鸡距子

    见《苏沈良方》。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 证治汇补

    书名。8卷。清·李用粹撰。刊于1687年。本书汇集了内科杂病的各家论述及本人经验。书中将内科杂病80余种分为提纲、内因、外体、上窍、胸膈、腹胁、腰膝及下窍八类,每类分别记载了多种疾病的证治,内容比较丰

  • 金疙瘩

    见《山西中药志》。为金莲花之别名,详该条。

  • 气虚崩漏

    病证名。多因素体虚弱,忧思不解,或饮食失节等损伤脾胃,以致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症见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沥不止,色淡质稀,疲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等。治宜补气固摄。方用举元煎,或补中益气汤。血多加阿胶、

  • 阴阳自和

    指人体正气的自然调节机能,不假药物而能恢复健康。临床过程中出现体温正常,气血调和,食欲增加,二便通利等,是阴阳趋向平衡的现象。《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

  • 齿更

    即换齿。人到六、七岁左右时,乳牙脱落,逐渐被恒牙所代替,谓之齿更。乃肾气盛之表现。《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 肩胛骨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又名肩髆、锨板子骨、琵琶骨。解剖学同名骨。为三角形扁骨,是上肢带骨之一。贴附于胸部的后外侧,其关节盂与肱骨头构成肩关节。

  • 碎蛇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 坚肉缓节

    肌肉坚实,关节舒缓。《灵枢·逆顺肥瘦》:“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