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一。指有头疽生于背部、腰部,患者能以自己的手触及者,故名。有上搭手、中搭手、下搭手之分。见各该条。
《兰室秘藏·胃脘痛门》方。炮姜、炮附子、黄连(酒浸)、黄柏(酒浸)、枳壳(酒浸)、生地黄(酒洗)、川芎、蔓荆子各三分,防风、人参、郁李仁、橘红各五分,当归身(酒洗)六分,半夏、升麻各七分,藁本、甘草各
证名。口角流涎,难以控制。《张氏医通》:“夫脾主涎,脾虚则不能收摄,多兼流涎。”参见脾风多涎、脾热多涎、脾冷涎多、脾虚多涎各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酒毒发疽。由过饮酒,膏粱厚味积毒所致;此病多发于脊背,初发如弹,次大如拳,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时麻时木,疼痛剧烈,可伴见全身拘急,二便涩滞,及头面手足虚肿,泄泻似痢。初宜
【介绍】:见谢以闻条。
病证名。见《折伤薄》。即骨折。详该条。
病证名。即舌衄,详该条。
病证名。指脾胃积滞、清阳不升所致的头痛。见《证治要诀·头痛》。《医宗必读·头痛》:“伤食头痛,胸满咽酸,噫败卵臭,恶食,虽发热而身不痛,香砂枳术丸。”治宜消食导滞为主,并可选用保和丸、治中汤等方。参见
外科外治法之一。见《仙传外科集验方》。又称药筒拔法、药煮吸筒拔法。即根据不同证情,选用相应药物,与竹筒(一头留节、一头去节)若干同煮,然后乘热将筒急合于疮上,拔吸脓血或毒汁。用于疮疡排脓或毒蛇咬伤后拔
病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与骨折同。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