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大成》卷四。即滞热丹毒。见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白果叶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指肺热炽盛,痰壅气升所致的哮吼。多在夏月暑火旺盛时发作。症见哮喘痰鸣,烦热燥渴等。治宜清肺泄热,佐以顺气化痰,如桑白皮汤、白虎汤加黄芩、枳壳、栝蒌等药。《鸡鸣录·哮喘》
即滋阴疏肝。以滋阴与疏肝药合用治疗肝虚气郁的方法。临床多用于胁肋窜痛,胸腹胀闷,吞酸吐苦,舌无津液,咽喉干燥,脉弦细或虚弦等肝肾阴虚,气滞不行证候。常用方如一贯煎。
是指用鍉针按压穴位皮面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虚证用补法,即将针轻压,待局部出现红晕或症状消失时去针。实证用泻法,即将针重压,待患者有痠胀感扩散时去针。但不应伤损皮肤。每日或间日一次,一般以10
病证名。《石室秘录》卷一:“鼻肿者,乃肺金火盛也。”常由肺经火毒上攻所致。证见鼻部肿大,甚则肿大如拳,疼痛异常。初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用仙方活命饮或凉膈散加减;后期宜养阴清热,用养阴清肺汤加减。
【介绍】:见宋祥麟条。
宗,总合或汇合。泛指经脉汇集之处。《灵枢·口问》:“目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中,宗脉之所聚也。”提示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宗脉上注,发挥其功能。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即草血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