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伤
病证名。见《折伤薄》。即骨折。详该条。
病证名。见《折伤薄》。即骨折。详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即别直参,详人参条。
指邪热之郁于厥阴经而出现热厥、热利等证候。《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又:“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均属厥阴热证。参见厥阴病条。
出《素问·脉要精微论》。下肢踝以下部分,由踝、跖、趾组成,上接胫。
【介绍】:宋代医僧,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是医僧元觉之弟子,精医术。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即脑疽。见该条。
经脉名,即足少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少阳脉,系于外踝之前廉,上出鱼股之外,出□上,出目前。是动则病;心与胁痛,不可以反稷(侧),甚则无膏,足外反,此为阳厥。是少阳脉主治其所产病:□□□头颈痛,胁痛
病证名。见《医门法律·黄瘅门》。即阴疸。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患疫喉而汗自出。若汗出痧透,喉烂渐退者为顺症。反之,若得汗而痧仍隐,喉烂反盛者则为疫火太甚,邪毒不能外达,为逆证。治宜疏解透达。用粘子解毒汤加减。
痘疹专著。一名《痘疹遂生编》。1卷。清·庄一夔撰。刊于1777年。本书专论痘症的辨证治疗。作者主张治痘“宜温补兼散”、忌用寒凉消导,故引录前人主张温补的有关论述与处方编成本书,并附验案。本书文字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