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收涩

猜你喜欢

  • 痧胀玉衡

    书名。3卷。清·郭志邃撰于1675年。作者鉴于痧胀病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遂搜求前人有关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上卷列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中卷、下卷结合实际治例,叙述

  • 甘李根白皮

    出《金匮要略》。即李根皮,详该条。

  • 大指次指

    即手第二指。又称次大指。《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

  • 地罗汉

    见《云南中草药》。为滚山虫之别名,详该条。

  • 肺风酒刺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三。即酒刺、粉刺。详各该条。

  • 心遗

    病名。指心病而致遗精的病症。《医宗必读》卷九:“心病而遗者,必血脉空虚,本纵不收。”因心病而遗精,多阴虚火旺,阳事易举。治宜养阴清心。可用天王补心丹等方。参见遗精、五脏遗精条。

  • 一候

    ①九候之一。《素问·三部九候论》:“一候后则病。”②伤寒传经,每日一经,六日传遍六经,为一候,或以七日还太阳经为一候。③节候。五日为一候。

  • 皮肤不仁

    证名。又称肌肤不仁。指肌肤麻木,不知痛痒的症象。多由邪入于肌肤,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诸病源候论·风不仁候》:“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可见于中风后遗症、痹证等疾患。

  • 湿毒下血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证治准绳·杂病》:“下血腹中不痛,谓之湿毒下血。”多因湿毒结蓄大肠,损伤脉络所致。证见大便下血,血色不鲜,或紫黑如赤豆汁,小便不利,胸膈胀闷,饮食减少,或面色深黄等

  • 四面戟

    见《药材学》。为鬼箭羽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