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斗肘

斗肘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肘部,曲池穴外方,肱骨外上踝之高点处。主治臂肘神经痛,偏瘫,神经衰弱等。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②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又作肘。位于肘尖(尺骨鹰嘴)部。用揉、运、掐、推、摇等法,可顺气生血,通经活络。《幼科推拿秘书》:“在手肘曲处高起圆骨处。”“膀膊下肘后一团骨也。”

猜你喜欢

  • 停豆抵耳

    病名。指耳内流脓。《医学心悟》卷四:“若风热相搏,津液凝聚,变为停豆抵耳之患,或脓水淋漓,或痒极疼痛。此皆厥阴肝经风热所致。宜加味逍遥散。”

  • 焠(cùi 翠)

    古针法之一。火针之类。即将针用火烧热后,迅速刺入,即行拔出。《灵枢·寿夭刚柔》:“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鍼药熨。”

  • 胎气攻心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亦名孩儿攻心。病因孕后过食辛辣,热毒之物,热积胎中,以致胎儿不安,手足乱动,上冲于心。症见母多烦躁痛苦,两胁疼痛。宜清胃热,佐以安胎。用调中和气散(大黄、石膏、槟榔、枳壳、

  • 水泻

    ①病证名。又称水泄、注泄、泄注、注下。《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脾胃怯弱,水谷不分,湿饮留滞,水走肠间,禁固不能,故令人腹胀下利,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名水泻。”《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若肠胃虚弱

  • 胡元质

    【介绍】:南宋医家。所撰《胡元质经效方》,为江淮一带医家所推重。

  • 圆翳外障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遮睛障。指宿翳之形圆、色白而薄者,“间有厚者,亦非堆积之比”(《张氏医通》卷八)。以其光滑深沉,虽久治亦难消退。参见宿翳条。

  • 风热乳蛾

    病名。乳蛾之因于风热而发者。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可选用清咽利膈汤,广笔鼠粘汤等加减。参见乳蛾条。

  • 眼科切要

    见医学切要全集条。

  • 燥结

    因津液亏损,胃肠干燥而致大便秘结的证候。症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燥,脉数等。《温病条辨·中焦篇》:“燥结甚者,间服增液承气。”

  • 蔡谟

    【介绍】:晋代官吏兼懂医术。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开封)人,生平欠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