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多由小儿哺食过度,脾气受伤,不能消磨食物,以致停滞不化,而成腹大颈细,全身黄瘦的病候。参见丁奚疳条。
病证名。即神识模糊的症状。《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人有禀性阴阳不和而心神昏塞者,亦有因病而精采闇钝,皆由阴阳之气不足,致神识不分明。”
五臭之一。香为土臭,入通于脾,故为脾之臭。《素问·金匮直言论》:“中央色黄,入通于脾,……其类土,……其臭香。”临床上病人恶闻香臭,或是对食物香气的臭觉味觉异常,多为湿浊壅阻,脾经受病的征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为井疽破溃所形成的瘘。详井疽条。
病证名。见周怡观《秘珍济阴》。属杀血心痛范畴。详该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咳逆》。又称火呃。因胃火上逆,或痰火郁遏所致。《证治汇补·呃逆》:“火呃,呃声大响,乍发乍止,燥渴便难,脉数有力。”治宜和胃降火。可用安胃饮、小柴胡汤等方。热结便秘者,可用凉膈散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球兰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七叶一枝花之别名。②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万年青之别名。各详该条。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三方。白芷、生半夏、天南星、肉桂、乳香、没药、胡椒各一钱,川乌、三七、蟾酥、草乌各二钱,丁香八分,麝香少许,花蕊石二钱半,风茄子三钱。为细末,外敷。用于外科手术麻醉。
指人体头面部的孔窍,眼、耳、口、鼻等。头面为诸阳之会,故称。马莳《灵枢註》:“七窍者,阳窍也。”参见七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