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与五体相合,心主要是联系脉。《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类经》:“心生血,血行脉中,故合于脉。”参见心主血脉条。
书名。上海中医学院主编。本书原为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之一,后经修订印行。书中首述伤科总论,其次介绍各种类型的骨折、脱臼、伤筋、创伤和内伤等病,可供临床参考。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因血虚所致的痰证。《症因脉治》卷二:“血虚痰,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六脉细数。”治宜养血化痰。方用加减四物汤加贝母、杏仁、青黛等。参见痰证条。
出《吴普本草》。即卤碱,详该条。
属润下法。用于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症,尤以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为宜。代表方为增液汤。方中以大剂量的玄参、生地、麦冬增益津液,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故名。
《验方汇辑》卷五方。当归尾、桃仁(去皮尖)、煨大黄、牡丹皮、干漆(炒烟尽)、肉桂、牛膝、莪术各30克,三棱(醋炒)15克,麝香1.5克。为末,用皂角15克,芫花6克煎汤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
见脉诀条。
病证名。指寒邪阻于太阳经络而致惊者。症见发热、恶寒,头、身骨节痛,无汗,手足牵动,目上视,搐搦有力,脉来浮紧。治宜疏散寒邪,用麻黄汤,或五积散(见清·庄一夔《惊风辨症必读书》)。
指捏持针柄作小幅度快速振摇的一种方法。有促使得气及增强针感的作用。《神应经》:“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
宋代医官职称。1076年(熙宁年间)在太医局设提举1人,总管该局工作。与太医局令的职权相同。参见太医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