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品化义》。为龙眼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医宗必读》卷六。即目昏。详该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为螺厣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梁周泰条。
即橘皮竹茹汤第二方,见橘皮竹茹汤条。
见《医学入门》卷七。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ST3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鼎。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3寸处。一说“当伏兔下行二寸,临膝取之”(《备急千金要方》)。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又名天白蚁、肺花疮。喉癣发于咽喉。咽喉生疮或腐溃。以其形似苔藓故名。多由①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阴液被灼而成。《景岳全书》:“喉癣证,凡阴虚劳损之人多有此病,其证则满喉生疮
见《四川中药志》。即枫柳皮,详该条。
①治法。对慢性病的治疗,宜采用从容和缓的方法。②医家名称。春秋时期秦国有医和、医缓两名医,医术高超,后人以和缓并称,作为称誉良医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