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①《儒门事亲》卷四:“夫病疳利,米谷不化,日夜无度,腹中雷鸣,下利完谷出。可用导水丸、禹功散,泻讫,一二日可服胃风汤,不愈则又可与桂枝麻黄汤,发汗则愈矣。”②即疳痢,详该条。
阴阳学说内容之一。以属于阳性的事物,居于阳位而名。《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见《症因脉治》卷四。即生脉散,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
用苦寒药物祛除湿热病邪的方法。临床用于腹痛腹胀、大便稀烂热臭,舌苔黄腻等肠胃湿热证候。常用黄连、黄芩、黄柏、枳壳、猪苓等。
见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条。
即主药、辅药、佐药、使药。详君臣佐使条。
选穴法的一种。指选用的穴位与病痛或手术部位属于同一或邻近的脊髓节段所支配。如颅脑手术取颧髎,甲状腺手术取扶突等是。
综合性医书。8卷。清·湛德芬辑。刊于1864年。本书辑历代医书摘要而成。卷1人身总论,讲述人体生理、脏腑、经络、病因、五运六气;卷2~5分述外因病症、内因病症、内科杂证,妇科,五官科及儿科疾病证治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