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月王药诊

月王药诊

藏医学著作。(梵名《索玛拉扎》、藏名(《门杰代维给布》)。成书于公元八世纪初,作者不详。全书113章。分别论述人体的胚胎、生理解剖、病因(内因:即隆、赤巴、培根失调。外因:季节气候、居住环境等异常变化)、疾病分类(将四百零四种病分成四组,其中一百零一种病不治可愈,一百零一种病可治愈,一百零一种病经过祈祷而愈,一百零一种无药可治)、疾病的相互转化、治疗方法、药物的选用、配伍、药物的加工炮制剂型。最后记载了本书的由来。现对该书的来源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曰由金城公主带入藏,由马哈金达、加处尕堪、琼布孜孜、琼布通朱、角拉门巴合译为藏文。二曰由五台山僧人江伯阳编著,先传至印度,后由堪布陆竹和班德却吉喜饶从梵文译为藏文。三曰由汉族马哈亚那和毗卢扎那编译。本书为现存藏医学最早的理论与实践具备的著作。1985年民族出版社据德格印经院木刻本出版了排印本。

猜你喜欢

  • 脾水

    病证名。五脏水肿病之一。指脾阳虚困,不能运化水湿所致的水肿。《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参见水肿、十水条。

  • 火候

    ①炼丹术语。指炼丹时用火烧炼的程度。《参同契注》:“古有丹书,述火候功用,谓之火记。”②指气功练功的程度。

  • 温胃丹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人参、白术(炮)、木香各一两,五味子、当归、高良姜各五钱。为细末,面糊为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饮送下。治小儿腹痛啼哭不止。

  • 后泄

    即泄泻。《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类经》卷五:“脾肾虚寒,故为后泄。”详泄泻条。

  • 哑瘴喉风

    病名。指喉风合并口不能言,牙关不开者,故名。又叫哑喉风,哑瘴风。《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哑瘴者,风痰犯于咽膈之间,以此口不能言,牙关不开。急用蟾酥(丸)磨水滴入鼻孔即开。”多由肺胃蕴热,积久生痰,复

  • 硝石大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方。硝石(或朴硝)六两,大黄八两,人参、甘草各二两。为细末,以陈米醋三升置铜器中,竹筋柱器中,一升作一刻,凡三升作三刻,置火上,先内大黄,常搅不息,使微沸尽一刻,乃内余药,又尽一

  • 久痢

    指痢疾久延不愈者。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多因痢症久延,脾胃亏损,中气下陷所致。症见大便常带粘冻血液,腹部隐痛,虚坐努责,甚至脱肛,肌肉消瘦,神疲乏力,食欲减退等。《丹溪心法·痢》:“下痢久不止,

  • 大肠手阳明经病证

    证名。指手阳明大肠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 疠风口眼斜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卷三。由肝经血虚,风热内起所致。可见口眼斜,手足抽搐,眉棱痒动。宜补肝滋肾。内服加味逍遥散或六味地黄丸。

  • 弹石脉

    七怪脉之一。脉象沉实之极,如用指弹石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