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SI19。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多所闻。属手太阳小肠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位于耳屏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时呈凹陷处(《医学入门》)。一说“在耳中,珠子大,明如赤小豆”。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趼子。见该条。
又称透热转气。适用于热性病邪初传入营分的治法。热邪初入营分,症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心烦不眠、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治法宜于清营解毒之中,配以清气分之药,引邪出气分,从外而解。可用
书名。4卷。清·高砚五编,刊于1887年。砚五先世高锦龙,尝以《本草纲目》绘图屡经翻刻,已失其真,乃撰《本草图经》一书,逐种考订。书成后,旋毁于战火,仅余草部百十种药物。作者以此为基础,再加编绘而成此
见《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三。即四乌鲗骨一芦茹丸,见该条。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当归、黄芩、秦皮、葶苈子、菊花、旋覆花、生地黄、防风、白芷、甘草、玄参、栀子各一两,桔梗、麻黄、枳壳各半两,地骨皮八钱。为末,每服三钱,桑白皮煎汤送下。治眼风轮生疮或突起,愈后变
书名。4卷。清·郑奋扬撰。刊于1901年。本书是鉴定药物真伪的专著。内容主要对于110种药物的名称、形、色、气味,进行了较详细的辨析,1930年曹炳章又在本书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勘,进行了整理和补注
见《救偏琐言·放点证治准》。即痘疮见形。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瑞芝。江西金谿人。以医术起家,在当地闻名,曾任职太医院。著撰《古今医鉴》,由其子廷贤编续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