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清·洪金鼎《一盘珠》卷八。指小儿脐部四周肿硬疼痛。
《眼科纂要》卷上方。桑白皮四两,天门冬、麦门冬、黄芩、菊花、生地黄(酒洗)、当归尾各一两,茯苓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不拘时茶水送下。治胬肉攀睛。
脑鸣的别称。《四科简效方·内科通治》:“头响即脑鸣也。”详见脑鸣条。
指未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昳慧。”参见十二时条。
参见肝气犯脾、肝胃不和各条。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吐出酸水之症。多因宿食、湿痰、热郁、停饮等所致。常兼见气闷饱胀,暖气腐臭等。治宜和中消食化痰,用曲术丸、八味平胃散、干姜丸等方;若从热化,则宜栀连二陈汤、咽醋丸。有因肝
刺法术语。《难经·七十六难》:“当补之时,从卫取气。”指针刺补法操作时,应在浅部候气,并往下按纳。后世刺法以先浅后深为补,理本于此。
【生卒】:公元七世纪【介绍】:唐代医生。在唐太宗时为医博士。《齐东野语》记述:长孙后怀高宗数日不能分娩,李以针刺催产获效。
见《中药志》。为知母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兰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