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泄泻

泄泻

病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或泻。大便稀薄,甚至水样,次数增多,但一般无脓血和里急后重。也有将泄泻分开者,大便质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如水而势急者为泻。《奇效良方·泄泻门》:“泄者,泄漏之义,时时溏泄,或作或愈;泻者,一时水去如注泄。”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或元气不足,脾肾虚衰,皆可引起泄泻。由于病因、症候不同,有风泄寒泄暑泻湿泻热泻伤食泻溢饮滑泄酒泄七情泻积瘀泄、虚泻、五更泄滑泄、溏泄、飧泄、直肠泄大肠泄等,详各该条。

猜你喜欢

  • 手太阴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仲冬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手太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冬痹也。”

  • 绝孕穴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凡妇人……若绝子,灸脐下二寸三分间动脉中,三壮。”又“小儿深秋冷痢不止者,灸脐下二寸三分间动脉中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腧穴学概论》列作奇穴,名绝孕。

  • 兑疽

    病名。①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发于尻,名曰兑疽。”又《灵枢·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兑通锐,兑疽即锐疽。详见鹳口疽条。②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发于股阳,名曰兑疽。其状不甚变,而脓附骨。

  • 鼻环

    经外奇穴名。出《刺疔捷法》:“在鼻两旁环笑缝中。”即鼻翼向外隆突最高点与面相接之处。主治疔疮,酒齄鼻等。沿皮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 暑厥

    病证名。常见于重症中暑。①指夏月猝然倒仆,昏不知人。《医学传灯》卷上:“夏月猝然僵仆,昏不知人,谓之暑厥。当分阴阳二证。阳证,脉来洪数无力,身热汗出,谓之阳厥,此因暑食伤脾,食多而热亦多,宜用连芍调中

  • 鼻齆(wèng 瓮)

    证名。又名齆鼻。齆,鼻病也(《玉篇》)。又鼻塞曰齆。①指嗅觉失灵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齆也。”②俗称阻塞性鼻音为齆鼻。如《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有“王谟齆鼻,言不清畅”

  • 情志三郁

    证名。指因情志抑郁所致的三种郁证。见《景岳全书·论情志三郁证治》。即怒郁、思郁、忧郁。详各条。

  • 赤游丹毒

    出《婴童百问》。即赤游丹。详该条。

  • 黄苔

    主里热证。黄色越深,表示邪热越重。微黄薄苔,为外感风热。黄厚干燥,为胃热伤津,若老黄而燥裂,则属热极。黄而厚腻,为脾胃湿热或肠胃积滞。舌质淡、苔微黄而润,则属脾虚有湿。色黄而淡润的厚苔是浊苔,多属湿滞

  • 元儿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膻中,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