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流泪证

流泪证

病证名。指非因情志因素而时时流泪的证候。可分冷泪热泪。冷泪包括风冷刺激所致之迎风流泪和泪液排泄受阻所致之无时泪溢。热泪常见于热证眼病及异物入目等。详见冷泪、热泪条。

猜你喜欢

  • 攻下派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

  • 地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见《银海精微》。又名坤廓、坤地廓、水谷廓。①《审视瑶函》:“以(气)轮上血脉丝络为凭。”“坤位西南,络通于胃之腑,脏属于脾。”②《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地廓即肉轮也,肉轮属脾,

  • 上脘

    ①指胃脘上口贲门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②经穴名。代号RN13。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上管。别名胃脘。属任脉。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位于腹正

  • 太蔟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 虫渴

    消渴病之一。《类证治裁·三消》:“有虫渴,脏腑生虫,耗津液而成消渴,苦楝子汤。”

  • 黑瓣黑底舌

    黑苔结瓣,拨开瓣苔,舌底也呈黑色。此为脏腑热极恶候。每兼有高热、烦渴、张口吹气,或腹绞痛,或口噤不言,或卒倒不省人事,或周身发臭难闻等危重症状。急用大剂清热泻火解毒药(见《伤寒舌鉴》)。

  • 冷痧

    痧证之一。《痧症度针》卷上:“阴痧,俗称冷痧。人当夏月乘凉于深堂广厦之中,消暑于冰雪瓜桃之类,遂致遏郁清阳,阴寒内沍,伤脾败胃,凝结成痧者有之;又或寒凉败脾,食痰内滞,或夜凉失被,触犯外邪;又如暑天行

  • 神效鸡清丸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木香二两,黄连二两半,肉豆蔻(大者生用)七个。为细末,鸡子清搜和为饼,慢火上炙至色红极干,再研为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米饮送下。治泻痢。

  • 反四时

    ①同脉逆四时。详该条。②指脉证相反。《素问·平人气象论》:“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 火赤疮

    病名。为一种大疱性疮疡。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由心火妄动,或感酷暑火邪入肺伏结而成。本病初起为赤色潦浆脓疱,破后黄水浸淫,焮热痛痒,遍体可生。治宜清热解毒除湿。内服解毒泻心汤。湿热偏胜者,宜清脾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