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小儿丹毒之一,系手三阳经风热所致。丹发两臂或一臂。宜内服轻解散,外用柳灰散涂之。
出《濒湖集简方》。为无患子皮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GB2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膊井、肩解。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拼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并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脏气乖蹇,阴阳不和,中风中痰,并脱血脱气,至目直视、上视、紧闭、频眨、翻腾动摇(目珠震颤)而作也。夫翻腾动摇,乃目不得心使,而自蓦然察上,蓦然察下,倏左倏右,或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大青根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860【介绍】:唐代医家。847~860年(宣宗时期)太医,宣宗追求长生不老之药,李与方士炼丹进献,帝饵之而背生疽。懿宗立(860年),将李与方士王岳、虞紫芝等俱诛死。
证候名。指肺脏为邪气壅滞而满实。症见喘息而两胁胀满。《素问·大奇论》:“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
证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心下,通常是指膈上部位;否,与痞同义,有闷满堵滞的意思。《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诸否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否塞而不宣通,故谓之否。”心下否痛,指膈上有痞塞胀满疼痛的
疏散风邪的统称。即祛除表里、经络、脏腑间留滞的风邪。风有外风、内风之分,外风宜散,内风宜熄。祛风法用于外风。分为祛风除湿、疏风泄热、祛风养血、搜风逐寒等法。详各条。
病名。《国语·晋语四》:“聋聩不可使听。”韦昭注:“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相当于先天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