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濡泄

濡泄

病名。指湿盛伤脾的泄泻。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濡泻湿泻洞泄、脾虚泄。《卫生宝鉴·泄痢门》:“内经云:湿胜则濡泄。……夫脾为五脏至阴,其性恶寒湿。今寒湿之气,内客于脾,故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泄。法当除湿利小便也,对金饮子主之。”《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惟濡泄一症,又名洞泄,乃为湿自甚,即脾虚泄也。由土虚不能制湿,肠胃不固,湿反胜而成病,故脉迟而缓,小便不利身重,腹不痛,肠鸣漉漉,所下多水。宜四苓汤加二术、胃苓汤加草蔻。”参见洞泄、湿泻条。

猜你喜欢

  • 风肿

    病症名。①肿病之一,出《灵枢·五变》,又称痛风肿、痛风身肿。《丹溪心法·水肿》:“风肿者,皮粗,麻木不仁,走注疼痛。”《医学入门·水肿》:“风肿,即痛风肿者,肿面多风热,肿脚多风湿,关脉浮洪弦者,风热

  • 耳后疽

    病名。生于耳后摺缝间之疽。①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参发颐。多因三焦风毒,兼胆经火邪上炎而成,初起如粟,渐增肿痛,小者如杏,大者如桃。若红肿有头,发热易溃,脓稠者为顺;若黑陷坚硬,抽痛引脑、颊及肩,不

  • 湿痰发热

    病证名。指痰湿内停,郁久所致的发热。《丹溪心法·发热》:“湿痰发热,炒片芩,炒黄连,香附,苍术。右为末,用瓜蒌穰丸。湿痰,夜发热,以三补丸加白芍药为末。”详发热、痰积发热,痰症发热等条。

  • 穴道

    出《太平圣惠方》。即腧穴,见该条。

  • 因时制宜

    治疗基本法则之一。按照季节寒热的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治疗也应注意气候的特点。例如夏季气候炎热,腠理疏开,对于患风寒感冒者不能过用辛温,以免汗多而耗伤阳气,损伤津液

  • 痰呃

    病证名。指痰结气逆所致的呃逆。《证治汇补·呃逆》:“痰呃,呼吸不利,呃有痰声,脉滑有力。”治宜豁痰利气。可先用盐汤探吐,后用导痰汤。属痰火者,可用牛黄丸、栀连二陈汤。参见呃逆条。

  • 初生不乳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婴儿出生12小时后,不能吮乳。原因颇多,由于元气不充,脾胃虚寒或秽热郁积者为常见。其症息弱声低,无力吮乳者,宜培补元气,先进独参汤,继进四君子汤;面自肢冷,曲背啼哭而不吮

  • 骨空

    (1)两骨间的空隙部位。《素问·骨空论》:“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2)骨髓腔。《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3)关节腔。《素问·骨空论》:“骨空,在

  • 产后两胯痛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两胯痛、连臀俱酸痛者,由坐草久,劳伤筋脉,稳婆试水太早所致,治宜养血温经。或风冷乘于下焦,恶血停滞亦能作痛,宜调荣汤。”(白术、杜仲、牛膝、萆薢、独活、陈皮、肉桂、乌

  • 东皋握灵本草

    见握灵本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