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在骨髓

热在骨髓

证名。指邪热在肌体深处的病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伤寒缵论·太阳上篇》:“详仲景论,止分皮肤骨髓,而不曰表里者,盖以皮肉脉筋骨五者,主于外而充于身者也;惟曰藏曰府,方可言里。可见皮肤即骨髓之上,外部浮浅之分;骨髓即皮肤之下,外部深沉之分,与经络属表,藏府属里之例不同。……至于壮盛素热之人,或酒客辈感邪之初,寒未变热,阴邪闭伏热,阴凝于外,热郁于内,故内烦而不欲近衣,此所谓寒在皮肤,热在骨髓,药用辛凉必矣。一发之后,表解正和。”一说为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的一种辨证。《注解伤寒论》:“皮肤言浅,骨髓言深;皮肤言外,骨髓言内。身热欲得衣者,表热里寒也;身寒不欲衣者,表寒里热也。”《医宗金鉴》作寒热真假解。如“身大热,谓通身内外皆热,三阳证也。反欲近衣者,乃是假热虽在皮肤之浅,而真寒实在骨髓之深,阴极似阳证也。身大寒,谓通身内外皆寒,三阴证也。反不欲近衣者,乃是假寒虽在皮肤之浅,而真热实在骨髓之深,阳极似阴证也。”参见热在皮肤条。

猜你喜欢

  • 独行

    治法之一。指疾病深重的,要集中药力,针对标病或本病进行治疗,以解决主要矛盾。《素问·标本病传论》:“甚者独行。”

  • 误下

    指不应泻下的病证误用泻下的方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 郁火恶寒

    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郁火恶寒,有素病虚热,忽觉恶寒,须臾战栗,如丧神守,此火郁清道,抑遏阳气于脾土,不得外越,故手足厥冷,乃火极似水,热极反兼水化,自觉其寒非真寒也。外症口苦、溺赤、

  • 内经十二脉之一。同实脉。《诊家正眼》:“曰坚者,实之别名也。”

  • 香参丸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方。人参、生蒲黄、麦门冬(去心)、当归各半两,生地黄一两,炙甘草二钱半。为细末,炼蜜为丸,小弹子大,每服一丸,温水化下,日三至四次。治心脏热盛,舌上出血。②《种福堂公选艮方》

  • 积痛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因积而引起的腹痛。其疼痛的特点是腹中隐痛。有冷积、气积、食积和虫积之分。冷积、气积、食积之痛,每每停聚而不散;虫痛则乍作乍止,来去无定,又有呕吐清沫,以此为辨。治疗原则宜

  • 坐药龙盐膏

    《兰室秘藏·妇人门》方。茴香三分,枯矾五分,高良姜、当归尾、酒防己、木通各一钱,丁香、木香、炮川乌各一钱五分,龙骨、炒盐、红豆、肉桂各二钱,厚朴三钱,延胡索五钱,全蝎五个。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绵

  • 刘翰

    【生卒】:919~990【介绍】:宋代医官。临津(今河北临津)人。曾在后周任翰林医官。963年宋政府太常寺考试医官,以刘翰为优。972年任尚药奉御。于973年奉命与马志、翟煦、张素、吴复珪、王光祐、陈

  • 许隽臣

    【介绍】:见许思文条。

  • 睛珠

    解剖名。①见《银海精微》。指目珠。详该条。②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指今之晶状体,参见黄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