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熊掌

熊掌

《全国中草药汇编》:熊掌

药材名称熊掌

拼音Xiónɡ Zhǎnɡ

来源食肉目熊科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 Cuvier);马熊Ursus pruinosus Blyth;棕熊Ursus arctos L.,以四肢的掌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西南。

炮制将熊掌外用湿泥包裹,用火烧至干燥时,剥去泥土及去毛,水浸切碎用。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除风湿,风寒湿痹及诸虚损症。

用法用量1~2只。

注意内热有外感者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熊掌

药材名称熊掌

拼音Xiónɡ Zhǎnɡ

别名熊蹯(《五传》)。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棕熊足掌。捕得熊后,将足掌砍下,糊以泥土,挂起晾干或用微火烘干,干燥后,去净泥土。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

生境分部主产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

性状熊掌多连皮带毛,前掌较短小,长15~20厘米,后掌较长,约20~30厘米。前掌较宽。掌心均呈黑色,具厚实干枯的肉垫,肉垫表面无毛。趾5个,各趾都有弯曲的利爪;足趾间及掌的背面,密生黑色或棕褐色的细毛。有腥气。以宽大、厚实、身干、气腥而不臭者为佳。

化学成分干燥熊掌含脂肪43.90%,粗蛋白质55.23%,总氮8.83%,灰分0.94%;蛋白质水解产生天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羟基缬氨酸等。

炮制浸泡后,切碎用。

性味①《医林纂要》:"甘咸,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辛,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可御风寒,益气力。"

②《医林纂要》:"滋补气血,祛风去痹,续绝除伤。"

③《四川中药志》:"能除风湿,健脾胃。治脾胃虚弱,风寒湿痹及诸虚损症。"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熊掌

药材名称熊掌

拼音Xiónɡ Zhǎnɡ

英文名Bear Paw

别名熊蹯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熊科动物黑熊和棕熊的足掌。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2.Ursus arcto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将足掌剁下,糊以泥土,挂起晾干,或用微火烘干,干燥后,去净泥土,保存。

原形态1.黑熊,体形较大,长1.5-1.7m,体重约150kg。头部宽圆。吻部短而尖;鼻端裸露,眼小;耳较长且被有长毛,伸出头顶两侧。颈部短粗,两侧毛特别长。胸部有一倒人字形白斑。尾很短。毛较一致漆黑色,有光泽。四肢粗健,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后足跖垫亦宽大且肥厚,前宽后窄,内侧中部无毛间隔。具爪。除其鼻面部棕色、下颌白色、倒人字白斑外,全身均为黑色并带有光泽。

2.棕熊,体形较大,长约2m,重200-300kg。头阔而圆,吻部较长鼻也较阔,其端裸出,略侧扁。耳小,能动,内外被毛。肩端隆起,腰粗壮,尾短。四肢粗壮,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的爪长于后足。爪侧扁而弯曲,呈暗褐色。全身为黑棕色,或近黑色以至很淡的银灰色、棕黄色或棕红色。成体胸部无白色斑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混交林或阔叶林中。一般居于山上的石洞或大 树洞中,有冬眠习性,夏、冬季有垂直直适移现象。白天活动,视觉较差,善爬树,熊游泳力强。杂食性,但以植物为主。

2.栖息于广阔叶林、针叶林或混交林中有中。有冬眠习性,杂食以植物为主。

资源分布:1.分布极广泛东北、华北、西南、华南及陕西、甘肃、青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均有分布。

2.分布于东北及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熊常多连皮带毛,肖掌较小,长15-20cm;后掌较长,长20-30cm。前掌较宽。掌心均呈黑色,具厚实干枯的肉垫,肉垫表面无毛。掌底系由若干个质地致密且较坚硬的圆柱体所构成。趾5个,各趾都有弯曲的利爪;足趾间及掌 的背面密生黑色或棕褐色的细毛。气腥而不臭。

化学成分干燥熊掌含脂肪43.90%,粗蛋白质55.23%,总氮8.83%,灰分0.94%;蛋白质水解产生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亮氨酸(leu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酪氨酸(tyrosine)、组氨酸(histidine)、脯氨酸(proline)、精氨酸(argin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羟基缬氨酸(hydroxyvaline)等。

炮制取原药材,去净杂质,洗净,阴干。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胃;补气血;祛风湿。主脾胃虚弱;诸虚劳损;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30-60g。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可御风寒,益气力。

2.《医林纂要》:滋补气血,祛风去痹,续绝除伤。

3.《四川中药志》:能除风湿,健脾胃。治脾胃虚弱,风寒湿痹及诸虚损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绣线菊

    药材名称绣线菊拼音Xiù Xiàn Jú别名蚂蝗梢来源蔷薇科绣线菊属植物光叶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 f. var. fortunei (Planch

  • 胡萝卜叶

    药材名称胡萝卜叶拼音Hú Luó Bo Yè英文名Daucus carota L.var. sati-ua Hoffm.别名胡萝卜英、胡萝卜缨子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的基生叶。拉丁植物动物矿

  • 木鳖子

    《中国药典》:木鳖子药材名称木鳖子拼音Mù Biē Zǐ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Spreng. 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成熟

  • 竹荪

    药材名称竹荪拼音Zhú Sūn别名竹蓐、竹肉、竹菰、竹蕈出处1。本品以竹蓐之名始载于《食疗本草》,云:“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2.《酉阳杂俎》云:“江淮有竹肉,大如弹丸,

  • 合掌草

    药材名称合掌草拼音Hé Zhǎnɡ Cǎo别名合叶(《红河中草药》),午时合、对时接骨草(《贵州药植目录》)。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远志科植物侧生花远志的全草。夏、秋采。洗净,晒干。原形态

  • 半夏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夏药材名称半夏拼音Bàn Xià英文名RHIZOMA PINELLIAE别名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 小花花椒

    药材名称小花花椒拼音Xiǎo Huā Huā Jiāo别名刺三百棒、野花椒、见血飞、蛇总管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小花花椒的根皮、树皮或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 micran

  • 车桑子根

    药材名称车桑子根拼音Chē Sānɡ Zǐ Gēn英文名Root of Clammy Hopseedbush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坡柳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dona

  • 五月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月茶药材名称五月茶拼音Wǔ Yuè Chá别名五味叶、酸味树来源大戟科五月茶Antidesma bunius (L.)Spreng.,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南

  • 风藤

    药材名称风藤拼音Fēnɡ Ténɡ别名小叶风绳(《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小木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桑科植物爬藤榕的根、茎。原形态爬藤榕,又名:狭叶薜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