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指上腹部剧烈疼痛,按之坚硬如石的病症。多见于外科急腹症及一部分内科急症。
经外奇穴名。《外台秘要》:“胁堂,在腋阴下二骨陷者中。主治胸胁支满,胪胀贲,噫哕,喘逆,瞻视目黄。举腋取之。”近代《中国针灸学》则定位于“腋窝下二寸陷中,当渊液穴斜上一寸之处。”并治心内膜炎,肝病,胸
病名。亦名孕悲。多由于孕后血聚养胎,阴虚血少津亏,五脏失于濡养,或心气虚,热乘心脾及肝气抑郁所致。清·阎纯玺《胎产心法》:“妊娠脏躁,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凭,数欠伸。盖肺志为悲,胎热火炎,肺不自持,故
病证名。指牙齿呈黑褐色。①危笃证候之一。病人牙齿忽然变黑,是足少阴肾经气绝的征候,病危笃,主死。②牙齿被虫蚀蛀者,则齿亦黑(《重楼玉钥续编》)。治疗:前者应脉证相参,辨证用药;后者宜从清洁口腔着手,可
病证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暴瘖,猝痖也。”即暴瘖。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DU18。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大羽。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百会穴后3寸,即入后发际4寸处。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左右枕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目眩,烦心、失眠,癫狂,颈项强痛等。沿皮刺0.5
出《陶隐居登真隐诀》。即牡荆沥,详该条。
【生卒】:九世纪【介绍】:真实姓名不可考,系扬州一术士,因家中失火,延及千户,被扬州最高当局高骈判死刑。后因献出治疗大风(麻风病)的技术而成为上客。他长于以乳香酒为“麻醉药”,进行手术治疗。
病证名。指产后闭目不语。由痰气郁滞,或瘀血壅滞经络关窍不通所致。痰气郁滞者,孤凤散治之(胡氏方:生石矾末,每服一钱,热水调下);瘀血壅滞经络者,《类证普济本事方》琥珀散主之。清·叶其蓁《女科指掌》:“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又名食劳黄、黄胖。多因脾虚宿有食积,劳伤过度,湿热虫积所致。症见肤色萎黄,面浮足肿,口淡口苦,脚痠,气急,腹胀泄泻,脉虚弦等。治宜培脾益血,清化湿热。方用大温中丸、小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