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之一。《证治汇补·痿躄章》:“食积痿者,饮食太过,妨碍道路,升降失常,脾气不得运于四肢,手足软弱,或腹膨胀痛,或噁心暖气,右手脉洪弦滑者,宜运脾消导,从食积治,俟食消积化,然后补脾。”宜木香槟榔丸
指针刺治疗中,为了达到补虚泻实目的而使用的各种针法。一般分补法与泻法两类。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微旋”、“出针按针”为补,“切而转之”、“摇大其穴”为泻。自元、明以后又有发展,如《金针赋》提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薏苡根之别名,详该条。
指五行在医学应用,发展为一种中医的学术理论。它主要是以五行配五脏为中心: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基本内容:①在五脏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经络以联系全身,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并通过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医学
《洪氏集验方》卷三方。芡实、金樱子。取芡实连壳捣碎晒干为末;金樱子去刺捣碎,甑中蒸令熟,用所蒸汤淋二、三遍,取所淋金樱子汁入银铫内慢火熬成稀膏,与芡实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治肾虚,男子
病证名。是指经行涩滞不爽。《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治妇人月经滞涩,调顺荣气,姜黄散方(姜黄半两,丁香半两,当归炒一两,芍药一分,右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日二)。”参见经行后期、月
书名。16卷(即《医宗金鉴》卷61~76)。清·吴谦等撰。本书以《外科大成》一书为基础,进一步整理补充编成。其电卷61论述十二经脉及外科痈疽证治总论;卷62为各类外科常用方剂。卷63~71分论头、面、
病名。即发于踝关节的附骨疽。《外科正宗》卷四:“穿踝疽,乃足三阴湿热下流停滞而成。初起内踝肿痛,痛彻骨底,举动艰辛,甚则窜及外踝通肿。有头者属阳,易破;无头者属阴,难溃。此二者初起寒热交作,宜服荆防败
眼科金针开内障之手法。见《审视瑶函》。《外台秘要》卷二十一即有金篦针治圆翳内障的记载。此后,历代不断加以改进,《审视瑶函》所载此法已渐趋完善,并已总结该法操作步骤为八法。清·黄庭镜《目经大成》更进一步
病名。出《秘传外科方》卷九。即中发背,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