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沙通痧。详痧条。
①见《分类草药性》。为元宝草之别名。②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錾菜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见孙文胤条。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呃逆》。又称热呃,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指断绝生育,即绝育。
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上下三寸中(按:《黄帝内经太素》“三寸”作“二寸”);标在背腧与舌下两脉也。”张景岳注:“内踝下上三寸中为踝下一寸,照海也,踝上二寸,复留、交信也。
即沙参麦冬汤,见该条。
病名。《灵枢·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即鹳口疽。见该条。
病名。痘,包括天花和水痘。指产后适逢出痘。治宜大补荣卫为主,方用大补汤(黄芪、熟地、川芎、白芍、官桂、茯苓、人参、当归)。若痘出多者,则加连翘、大力子等;大便泻者,则加肉豆蔻、炮姜等。余按常例治。现天
头部。因头位居于人体之首,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