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焘
【生卒】:约670~755
【介绍】:
唐代医学家。郿(今陕西郿县)人。出身世家,喜爱医学。在弘文馆(国家图书馆)任职二十多年内,有条件博览群书,采集诸家医方。后被贬至房陵,仍继续整理医学文献,编成《外台秘要》四十卷,可称是集唐以前方书大成之作,成为中医重要文献之一。
【生卒】:约670~755
【介绍】:
唐代医学家。郿(今陕西郿县)人。出身世家,喜爱医学。在弘文馆(国家图书馆)任职二十多年内,有条件博览群书,采集诸家医方。后被贬至房陵,仍继续整理医学文献,编成《外台秘要》四十卷,可称是集唐以前方书大成之作,成为中医重要文献之一。
推拿手法名。指用揉、推、摩等手法向患处四周进行离心方向操作的方法。明·曹士珩《保生秘要》:“气胀加推散四肢。”
《类证话人书》卷十七方。半夏、桂枝、炙甘草各等分。为粗末,每服四钱匕,加生姜四片,水煎放冷,少少含咽。治寒邪中人,邪伏少阴,咽痛,下利,脉微弱者。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阳明主阳经之里,故为阖。
《痧胀玉衡》卷中方。桃仁、红花、独活、细辛、山楂、香附、青皮。水煎,加童便服。治倒经痧,即经行之际,适遇痧发,经阻逆行,或鼻衄,或吐血,肚腹肿胀,卧床不能转侧。原著无方名,本方方名来自《杂病源流犀烛》
【介绍】:隋代医生。长于针灸。《隋书·经籍志》载有《殷元针经》1卷,已佚。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木槿花之别名。②见《云南中草药》。为灯盏细辛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①《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毒生于上腭,形如紫李,坠下抵舌,其人口不能言,舌不能伸,头不能低,仰面而立,鼻中时出红涕。”多由火毒炽盛所致。症见除上腭肿起、疼痛、色红、饮食吞咽均感不适外,或见身发
《素问》篇名。主要讨论三部九候的诊脉法。以人身上中下分为三部,每部又以天地人分作三候,三部综合,共得九候。篇中指出三部九候脉必须相应,否则即属病态,并提示脉症合参的重要性。本文从三部九候的变化,了解病
见《本草纲目》。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承筋。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