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外科启玄》。简称走马疳。指患牙疳而发病迅速,势如走马者。多因胎毒、大病后、时行疫疠或疹痘余毒未清,复感外邪,积毒上攻齿龈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走马牙疳,牙床腐烂,齿牙脱落,谓之走马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合欢皮之别名,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清·高士宗撰述。1699年由高氏弟子据其讲稿记录整理而成。全书共43篇,阐述病因、病理、诊治要则、用药及辨药大略。作者善于辨别疑似之证,力究疾病原委,治病反对拘泥成方,论述简要切实。后收入
病名。髭,本作“頿”(《说文》)。口上须也。段注:“在口上、在颊亦得名须。”①指发于颊部之痈疽。②痄腮,一名髭发(《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诊法术语,见《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五脏六腑的精华藏于内为气,现于外为色,“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四诊抉微》),隐然含于皮肤之内者为气,显然彰于皮肤之表者为色,气
骨名。即指骨。详该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该条。
病名。又称脾肾泄。指五更泄之因脾肾虚弱者。《丹溪心法·泄泻》:“但得日间上半夜无事,近五更,其泻复作,此病在肾。俗呼为脾肾泻。分水饮下二神丸及椒朴丸,或平胃散下小茴香丸。病久而重,其人虚甚,宜椒附汤。
病名。指喉风合并口不能言,牙关不开者,故名。又叫哑喉风,哑瘴风。《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哑瘴者,风痰犯于咽膈之间,以此口不能言,牙关不开。急用蟾酥(丸)磨水滴入鼻孔即开。”多由肺胃蕴热,积久生痰,复
皮肤上细小的皱纹。《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面多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