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甲疽

甲疽

病名。①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又名嵌甲嵌指。多因剪甲伤肌,或因穿窄鞋甲长侵肉,致使气血阻遏不通,久则甲旁焮肿破烂,时浸黄水胬肉高突,疼痛难忍,触之更甚。治法:一般宜剔甲可愈;若溃烂难愈,则外用乌倍散;若流脓不止,按一般溃疡治疗。②出《冯氏锦囊秘录》卷十九。脱疽之别名。

猜你喜欢

  • 胡椒菜

    见《救荒本草》。为石龙芮之别名,详该条。

  • 冻青树子

    出《濒湖集简方》。为冬青子之别名,详该条。

  • 猫耳朵

    见《湖南药物志》。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 本脏

    《灵枢经》篇名。本篇从体表形态探讨本脏腑的情况,故名。主要论述人体五脏六腑在性质、形态和位置方面存在的差异说明其对健康的影响。同时又指出五脏配合六腑、外与体表皮毛等名有相应的关系。

  • 胎前皮肤瘙痒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身痒。详该条。

  • 肝脾不调

    指肝脾两脏功能失调,生理上,肝气疏泄条达,有助于脾气升发健运。若肝气郁结,失其疏泄之职,影响脾胃正常健运,可致肝郁脾虚;若肝气亢盛,则可横逆而侵犯脾土,称为肝木乘脾土,脾与胃相表里,一脏一腑,因而引致

  • 经行情志异常

    病名。亦名经行脏躁,经前精神异常。指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喃喃自语,精神异常。多因心血不足,肝气郁结,痰火上扰所致。心血不足者多因素体阴虚,心失濡养,血不荣脑,神不守舍,症见悲

  • 肝虚证

    证名。指肝虚所出现的证候。《脉经》卷二:“肝虚,……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肝虚之状,其病面青,善洁善怒,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

  • 葛花解酲(chéng 程)汤

    《脾胃论》卷下方。木香五分,橘皮、人参、猪苓、茯苓各一钱五分,炒神曲、泽泻、干姜、白术各二钱,青皮三钱,白豆蔻仁、砂仁、葛花各五钱。为细末,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取微汗。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

  • 水花

    即水痘,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