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晨昏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目中常早晨昏。详该条。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目中常早晨昏。详该条。
见《中藏经》。又名两手撮空。详该条。
见《本草求真》。为蓬莪术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经来如猪肝水,五心烦热,腰腹疼痛,面黄肌瘦,不思饮食,此气血皆虚也。先用黄芩汤(黄芩、当归、川芎、知母、苍术、花粉、白芍)退其烦热,后用调经丸(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三棱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计划生育、妇产科疾病》。即辣椒头,详该条。
见隔姜灸条。
古病名。《外科启玄》卷十二:“蜈蚣漏其根在肺。”属瘰疬漏之类。
指脾运化功能失常的病机。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职,不能升清。轻则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久则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若水湿困阻则四肢浮肿,或水泛成痰成饮,产生其他痰证或饮证。治以健脾为主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经筋从足大趾的上边起始,向上结于内踝之前,沿着胫骨内侧,结于内辅(胫骨内踝
病证名。由产后恶血循经流注所致。症见产妇筋骨疼痛,转身不得;或指爪黑晕起,舌根青色。治宜行气活血。郑玉峰《万宝方》认为此病可用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桃仁、乌药、红花、香附、甘草、延胡索加水、酒煎热服
见《泉州本草》。为蚌泪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