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目眩

目眩

证名。出《灵枢·大惑论》。指眼前发黑,视物昏花的症象。多由肝肾精血不足,或肝阳风火、痰浊上扰所致。《诸病源候论·目眩候》:“目者五藏六府之精华,宗脉之所聚也。筋骨血气之精,与脉并为目系,系上属于脑,若府藏虚,风邪乘虚随目系入于脑,则令脑转而目系急,则目眴而眩也。”本症可见于耳源性眩晕,前庭神经炎,晕动病等疾患。

猜你喜欢

  • 小儿劄(zhā 扎)目

    证名,指小儿两眼不时眨动的证候。《审视瑶函》卷四:“目割者,肝有风也。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而不能任,故目连劄也。”多见于风热攻目或小儿疳症初起,参见目涩、疳眼等条。

  • 王遂

    【介绍】:西汉时医家。为齐王侍医,讲究服食之道,后因服食致死。

  • 脉学发微

    书名。4卷。恽铁樵撰于1926年。卷1专论脉诊以外的诊法,包括望色、察呼吸、分析病状等;卷2为脉学概论、原理等,并释十字脉象(指大、浮、动、数、滑、沉、涩、弱、弦、微);卷3~4结合病例分析促、结、代

  • 缩筋

    证名。出《素问·气穴论》。筋缩的别称。指筋脉挛急不舒。详筋缩条。

  • 舌胖齿形

    即齿痕舌。见该条。

  • 靛青根

    见《本草便读》。为板蓝根之别名,详该条。

  • 盐蜜煎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盐(捣末)半两,蜜二合,皂角(捣末)一分。先将盐放锅内,次下蜜、皂角末,慢火煎,候冷为丸,枣核大,以铅粉滚为衣,纳肛门中。治脾黄胀满,气冲胸膈,大肠不通。

  • 朱田火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种。丹先发背部,后漫及全身,一日一夜即可成疮,色如红枣。未成疮时宜用棘根煎汤外洗,若已成疮,宜用赤小豆末敷之。

  • 济众方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简易方》方。白石英、朱砂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五分,金银花煎汤送下。功能清膈上风热痰饮。治心气不宁,怔忡惊悸。

  • 白水

    古病名。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白水者,其根起于肺,其状先从脚肿,而上气喘嗽也。”参见十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