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名。见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指生于上腭部之疳疮。症见上腭焮肿,状似莲蓬,渐大而下垂,饮食及牙关开阖不利;或身发寒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多由火毒炽热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消肿利咽,可用五味消毒饮、仙
见清·刘士季《草本便方》。为葛根之别名,详该条。
《时病论》卷四方。又名雷氏芳香化浊法。藿香叶、佩兰叶各一钱,陈皮、制半夏各一钱五分,大腹皮(酒洗)一钱,厚朴(姜汁炒)八分,鲜荷叶(为引)三钱。水煎服。治五月霉湿,并治秽浊之气。
证名。《诸病源候论·风痒候》:“虚则邪气往来,故肉痒也。”多由卫虚风邪易入,皮肤郁热生风作痒所致。治宜清热疏风、凉血为主,用消风散、胡麻散等方加减。
①即掌、指(或跖、趾)背(阳)面的肉,与其腹(阴)面肉相对而言。②肌肉的内层,呈赤色,故名。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一册方。远志(去心)、茯神(去木)、肉桂、人参、炒酸枣仁、黄芪、当归(酒浸)各一两,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不拘时服。治心劳虚寒,梦寐惊悸。
《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二十四方。熟地黄六两,鹿茸、菟丝子(酒炒)、肉苁蓉(酒洗,去甲)各四两,煨天麻、五味子(姜汁炒)、怀牛膝(酒炒)、木瓜(姜汁炒)各一两半。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米汤送下。治
即外症喉痈。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