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妊娠期不时胎动下坠,腰痠腹痛,或兼见阴道少量流血。多由气虚、血虚、肾虚、血热、外伤等因,致使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气虚者,兼见精神萎靡,少气懒言。宜补气安胎。
病证名。指易地生活,肠胃一时不能适应当地水土而致的下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四方之气,温凉不同,随方嗜欲,因以成性,若移其旧土,多不习伏,必因饮食以入肠胃,肠胃不习,便为下痢,故名不伏水土痢也
【介绍】:见崔嘉彦条。
证名。指脾病因邪气盛实所出现的证候。多由湿热困脾或瘀血停积等所致。《脉经》卷二:“脾实也,苦肠中伏伏如坚状,大便难。”又:“脾实,……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脾实
【介绍】:见朱震亨条。
见《广州植物志》。即野烟叶,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野烟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肺胃热壅,火毒上冲咽喉所致。本病发病急剧,喉核肿痛迅速,疼痛可连及耳窍,其表面有黄白色之脓点,疼痛难咽,寒热大作,口臭便秘。治宜疏风解毒,泻火消肿。用清咽利膈汤加减。参见乳蛾条。本病类今之急
证名。指郁热外达而致出汗。《伤寒直格》卷下:“世所谓交阳者,非阴寒交热以为阳热也,乃怫热蓄之于里而郁热乃发,则交传出之于表之阳分,是谓交阳,而后作汗也。”可用凉膈散调之,甚者宜黄连解毒汤。
婴儿出生时,往往在骶骨部、臀部、四肢或头部,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青色斑块,俗名青记,或胎记。可于儿童期渐渐消失于无形,但亦有终身遗留者,不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