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破布叶

破布叶

《中药大辞典》:破布叶

药材名称破布叶

拼音Pò Bù Yè

别名布渣叶(《本草求原》),薢宝叶(《汉英韵府》)。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椴树科植物破布叶。夏、秋采收带幼枝的叶,晒干。

原形态破布叶,又名:布渣、包蔽木、泡卜布、破布树、布包木、狗具木。

灌木或小乔木,高3~10米。树皮灰黑色。叶互生,纸质,具短柄;叶片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10~15厘米,宽4~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浑圆,边缘有不明显锯齿,秃净或叶柄及主脉上被星状柔毛;托叶对生,线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被星状柔毛;花2~3朵聚生于苞片内;萼片5枚,矩圆形,长约5毫米,被星状柔毛;花瓣5枚,黄色,矩圆形,长约为萼之1/3~1/2;雄蕊多数;子房3室,花柱锥形。核果近倒卵形,直径约7毫米,秃净,全缘;核有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平地、斜坡的丛林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叶或带有幼枝的叶。叶多破碎,枯黄色或淡绿棕色,具短柄,叶片卵形或卵状矩圆形,先端尖,基部浑圆,边缘具小锯齿,主脉3,侧脉羽状,小脉网状,叶柄及主脉被星状柔毛。纸质,易破碎。气香,味淡。以净叶、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酸,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酸,性平,无毒。"

②《本草求原》:"酸甘,平。"

③《岭南草药志》:"味微酸涩,性平。"

功能主治消热解毒,消食积。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胀,黄疸,蜈蚣咬伤。

①《本草求原》:"解一切蛊胀药毒,清热,消积食,黄疸。"

②《陆川本草》:"收敛去腐。治小儿盗汗;溃疡,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胀:布渣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黄疸:破布叶二两,猪血四两。煎水服,一日一次,连服六日。(《岭南草药志》)

③治蜈蚣咬伤:布渣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破布叶

药材名称破布叶

拼音Pò Bù Yè

英文名Paniculate Microcos, leaf of Paniculate Microcos

别名布渣叶、薢宝叶、瓜布木叶。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破布叶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rocos paniculata L.[Grewia microco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带幼枝的叶,晒干。

原形态破布叶 灌木或小乔木,高3-12m。树皮粗糙,嫩枝有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1.5cm,被毛;托叶线状披针形,长5-7mm;叶薄革质,卵状长圆形,长8-18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初时有极稀疏星状柔毛,以后变秃净;三出脉的两侧脉从基部发出,向上行超过叶片中部,边缘有细钝齿。顶生圆锥花序长4-10cm,被星状柔毛;花柄短小;萼片长圆形,长5-8mm,外面有毛;花瓣长圆形,长3-4mm,下半部有毛;腺体长约2mm;雄蕊多数,比萼片短;子房球形,无毛,柱头锥形。核果近球形或倒卵形,长约1cm;果柄短。花期6-7月,果期冬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谷、平地、斜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旱,不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而肥沃的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季果实成熟时采种。选大粒饱满者留种。翌年3月,条播,按行距25-30cm开播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里,覆盖细土3cm,播后浇水保湿。当苗高40cm左右,按行珠距300cm×300cm开穴,每穴种1株,紧压,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夏季各追氮肥1次,秋季追施堆肥、厩肥。追肥后培土。幼林期林地间种黄豆、芝麻、花生等农作物。冬李应适当进行修剪。剪去过密侧枝和阴枝。促进主杆粗壮。

性状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至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圆形,长8-18cm,宽4-8cm,黄绿色或黄棕色,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具细齿。基出脉3条,侧脉羽状,小脉网状。叶柄长7-12mm。叶脉及叶柄有毛茸。气微,味淡、微涩。以叶大、完整、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片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外被用质层,下表皮细胞较小,位于中脉下方的细胞,外壁突起呈乳头状。栅栏细胞1-2列,不通过中脉。叶肉组织中含草酸钙棱晶较多,直径10-25μm,并有细小簇晶。中脉明显向下突,上面具非腺毛,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U’状,韧皮部包围木质部的大部分,韧皮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维管束鞘纤维几乎排列呈环状,中脉下表皮的几层薄壁细胞挤压呈颓废状。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均呈不规则形,垂周壁略呈波状。气孔上表皮少见,下表皮较多,不定式,副卫细胞3-5(-6)个。叶脉和网脉上有非腺毛和腺毛。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星状毛,有2-15个细胞,有的细胞具分隔,直径210-350-420μm;另一种为单细胞非腺毛,长110-380μm,直径10-20μm,平直或稍弯曲,先端尖。腺毛长30-58μm,柄单细胞,头都有5-10余个细胞,纺锤形,先端圆。

鉴别理化鉴别 (1)取粗粉20.0g,加乙醇回流提取,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加热溶解,滤过。取滤液分置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化铋钾、碘化汞钾及硅钨酸试液各1-2滴,立即依次产生橙红色、淡白色、灰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取本品粗粉2.0g,加乙醇加热回流20min,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片上,喷溴酚蓝试液,在蓝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

性味酸;淡;平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健胃消滞。主感冒发热;黄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痛;泄泻;疮疡;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胀:布渣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黄疸:破布叶二两,猪血四两。煎水服,一日一次,连服六日。(《岭南草药志》)③治蜈蚣咬伤:布渣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本草求原》:解一切蛊胀药毒,清热,消积食,黄疸。

2.《陆川本草》:收敛去腐。治小儿盗汗;溃疡,煎汤外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草金杉

    《中药大辞典》:草金杉药材名称草金杉拼音Cǎo Jīn Shān别名七头风,糙叶地丁、松香草、野杉根(《红河中草药》)。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自背苇谷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 薜荔汁

    药材名称薜荔汁拼音Bì Lì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薜荔的乳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pumila L.采收和储藏:随时可采。割破茎皮,待乳汁流出后收集。也可取自叶中。原形态常绿攀援

  • 牛肉

    《中药大辞典》:牛肉药材名称牛肉拼音Niú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肉。原形态①黄牛(《说文》)体长1.5~2米,体重一般在250公斤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

  • 鳝鱼血

    《中药大辞典》:鳝鱼血药材名称鳝鱼血拼音Shàn Yú Xu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血。性味①《本草汇言》:"味咸甘,气平,无毒。"②《

  • 金钱木根

    《中药大辞典》:金钱木根药材名称金钱木根拼音Jīn Qián Mù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铜钱树的根。原形态铜钱树,又名:马鞍秋(《思南府志》)。落叶乔木,

  • 蕉芋

    药材名称蕉芋拼音Jiāo Yù别名姜芋、芭蕉芋、蕉藕、蕉芽、芭蕉芽、香珠来源药材基源:为美人蕉科植物蕉芋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na edulis Ke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去净茎叶,

  • 清沙草

    药材名称清沙草拼音Qīnɡ Shā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疏花马蓝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obilanthes diuaricatus (Nees) A. Anders.采收和储藏

  • 大黑药

    《中药大辞典》:大黑药药材名称大黑药拼音Dà Hēi Yà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翼茎旋复花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65厘米。根粗壮。叶互生,倒披针形

  • 冬珊瑚

    药材名称冬珊瑚拼音Dōnɡ Shān Hú别名珊瑚子、玉珊瑚、红珊瑚、野辣茄、野海椒来源茄科茄属植物珊瑚樱Solanum pseudocapsicum L.,以根入药。秋季采,晒干。性味咸、

  • 斑楮头红

    药材名称斑楮头红拼音Bān Chǔ Tóu Hónɡ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斑点楮头红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var.macul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