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瑶函》卷三方。赤芍药、炒黄连、木通、生地黄、炒栀子仁、黄柏(盐水炒)、黄芩(酒炒)、当归尾、甘草梢、牡丹皮各等分。为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滓热服。治两眼赤丝虬脉。
病证名。小儿发热,进退不定,如客之往来,故名。元·朱丹溪《幼科全书》:“客热者,邪妨于心也;心若受邪,则热形于额,故先起于头面,次而身热,恍惚多惊,闻声则恐,良由真气虚而邪气胜也。邪气既胜,则真气与之
五迟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又名齿不生。小儿乳齿约在六至十个月内出现,如已届生齿之期还未生齿者为齿迟。《世医得效方》:“齿不生者,由齿者骨之所络,髓之所养,禀气不足,则髓不能充于骨,故齿久不生。”肾
病名。见《万氏女科》。病因孕后冒雨,或感受雾露之邪,久坐湿地,及汗出冷浴,以致湿伤于肌腠。症见发热,骨节烦痛,身重头重鼻塞等。治宜祛湿安胎。方用黄芩白术汤(黄芩、白术、苏叶、生姜)。
①见《本草纲目》。为苘麻之别名,详该条。②病证名。麻疹的一种证型。又名白疹。《麻证新书》:“麻疹之粒头高耸,色红淡润而肤白者,此肺胃之火原轻。”见于麻疹轻证。如兼面色白,神疲,肢冷,则为正气虚弱,不能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本病气轮自平,水轮尚明,惟风轮高耸而起(《审视瑶函》),与旋螺突起之翳色青白,累及瞳神不同。类似今之圆锥角膜。
见《中药材手册》。为槲寄生之药材名,详该条。
书名。2卷。清·陈德求撰。刊于1700年。本书论述33种常见内科杂病的证治,书中融会古人学术经验,结合作者个人临床心得,有论有方,可资参考。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见提插法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岩笋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