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肥目者,白睛上生点注,或如浮萍,或如榆夹,有如胡粉色者,有作青黑色者,似羹上脂,致令目暗,世呼为肥目。”
【生卒】:1681~1770【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生白,号一瓢。江苏苏州人。因母多病而究心医学,博览群书,精于医术,与叶天士齐名,常互相抨击。薛氏长于温热病,但不屑以医名,故少著述。一般认为《湿热
见《本草纲目》。为胡桐泪之别名,详该条。
枕骨的简称。《素问·骨空论》:“头横骨为枕。”
见《陆川本草》。又名刺天茄、天茄子、黄水茄、金钮头、小颠茄。为茄科植物紫花茄Solanum indicum L.的根或全草。分布华南、西南地区。苦,寒,有小毒。祛风止痛,消肿散瘀。治头痛,风湿痹痛,胃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指初生儿脐带未脱时,脐部受到冷邪侵袭所致的病证。详脐中水条。
书名。清·陈念祖撰。本书选录陈氏生平治案,原系抄本。传抄至百余年后,于1920年经后人重为编辑、删订予以刊行。共8卷,以病证分为五十余门,包括内、儿、妇各科多种病证治案。治法师古而能灵活化裁。
出《蜀本草》。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北宋医僧。随州(今湖北随县)人。1063年(嘉祐末年)被召至京师,住相国寺。常常以诊脉推断人的贵贱祸福,是为唯心主义的太素脉之始。
经穴名。代号GB1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前额眉中直上1寸,正视时与瞳孔相直处。一说“在眉上七分,直瞳子”(《针灸集成》)。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主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