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间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

病证名。指在两次月经之间,即细缊之时,有周期性出血,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或伴轻微腹痛、腰痠的病证。亦称经间出血。常因肾阴虚湿热血瘀所致。因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伤肾,肾阳不足精血亏损,于絪组之时、阴虚火伏、阳气内动,损伤阴络冲任不固致出血者,症见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红、无块,腹不痛,头昏腰痠,大便结,小便黄,治宜滋阴止血。方用两地汤二至丸;若宿有湿热,蕴伏下焦,絪缊之时,阳气内动,引动内热,热伤冲任致出血,症见出血量少或多,色红质粘腻或兼赤白带赤带。神疲乏力,骨节痠楚,胸闷纳呆,治宜清热除湿止血,方用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去当归阿胶、加小蓟茯苓薏苡仁苍术;若胞脉宿有瘀滞,经间期阳气内动,血因瘀滞不得流通,损伤胞络,致出血,症见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两侧刺痛,治宜化瘀止血,方用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

猜你喜欢

  • 痰甚喘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喘逆而痰声更甚者。本证轻者类似痰喘、齁喘,重者即为哮证。详痰喘、齁喘、哮证条。

  • 释住想

    【介绍】:见胡慎柔条。

  • 五脏衄

    病证名。指由情志激动过度而导致的鼻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蓄聚不已,停留胸间,随气上溢,入清道中,发为鼻衄,名五脏衄。”可用止衄

  • 痸疭

    即瘛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详瘛疭条。

  • 张畹香医案

    书名。2卷。清·张畹香撰。本书大多为内科杂病、时症治验,兼有妇科医案。记述简要,作者对滋补托邪的调治法尤有心得。本书原系抄本,后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 痘瘖

    病证名。系指患痧痘疮疹而失音者。《海藏癍论萃英》:“若疮疹出而声音不出者,是形气俱病也,当清其肺。”治宜疏风宣肺、解毒清热。可选用银翘散、粘子解毒汤等加减。参见痘疮失音条。

  • 感染性休克

    病名。系由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循环不全。主要表现是微循环的血流障碍,为儿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早期休克,四肢微温不冷,血压稍低或正常,呼吸气促或有轻度不规则,属气郁不得定畅者,用四逆散,如面色苍白,口唇发

  • 交会选穴法

    指选用交会穴治病的方法。《标幽赋》:“住痛移痛,取相交相贯之经。”如肝、脾、肾三经的病症,可取三阴经交会的三阴交穴,各种热病,可取用督脉与足三阳经交会的大椎穴等。

  • 额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赤疽、风气二疽。总由火毒蕴结而成。若初起疮顶塌陷,干焦色紫,不生脓者危重;红肿局限者轻。初宜服荆防败毒散,次服仙方活命饮消之;将溃气虚者,服托里透脓散;气实者服透脓散,外

  • ①(qí)。①同平。引伸为正常。《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收齐。”原文指收气与长、化之气相平,意即收气正常。②通脐。肚脐。《素问·腹中论》:“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②音济(j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