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瞻甫《慈航普渡》。即子啼。详该条。
见莫氏锦囊十二种条。
经穴名。代号KI4。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之络穴。位于内踝后下方,当跟腱内侧缘与跟骨的交角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并有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通过。主治咽痛,气喘,咳血
见《四川中药志》。为扁担杆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
指外眼角的联系组织。《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结于目眦为外维。”
见《中药炮制学》。为儿茶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附骨痈,亦由体盛热而当风取凉,风冷入于肌肉,与热气相搏,伏结近骨成痈。其状无头,但肿痛而阔,其皮薄泽,谓之附骨痈也。”由邪气深入,结于骨而发。初起病势急骤,全身不适、
病证名。指每于行经前或正值经期、经后、出现乳房作胀,连及胸胁或乳头胀痒疼痛、或有硬块触痛,甚至不能触衣。多因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肝胃经脉阻滞所致。症见乳房胀痒作痛,胸闷胁胀,精神抑郁,治宜舒肝解郁
见《中国药用真菌》。为树舌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