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绞肠痧

绞肠痧

病名。①痧证之一。一名盘肠痧。《杂疾源流犀烛·痧胀源流》:“绞肠痧,心腹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绳转,或如筋吊,或如锥刺,或如刀刮,痛极难忍。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放血可愈。若不愈必审脉症何因,辨明暑秽食积血痰气阻治之。须连进数剂,俟其少安,方可渐为调理。此症多有放血不愈,不肯服药,遂致痧毒攻坏肠胃而死者。”本症右手脉伏宜放血,用宝花散沉香丸等。服下能熟睡即愈。如昏沉绞痛,口吐痰涎,宜先刺指头出血,用桃花散、冷砂仁汤调下,并散瘀汤加山豆根茜草金银花丹参、山查、菔子等药。如盘肠绞痛,脉俱伏,宜郁金散、棱术汤;或饮之稍愈后复绞痛非常,叫喊不已,宜大黄丸、紫朴汤。参见条。②即干霍乱。《症因脉治》卷四:“乾霍乱,即绞肠痧。”详干霍乱条。

猜你喜欢

  • 时发时散翳

    病证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聚开障。详该条。

  • 桐木皮

    见《本草纲目》。即桐皮,详该条。

  • 手足大指爪甲穴

    见鬼眼条。

  • 喉咙科

    即喉科。详该条。

  • 裹帘

    正骨器械。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以白布量患部之长短、阔窄和病势之需要,予以缠裹。相当于绷带。

  • 逆死

    指病气传变至相逆之脏而死。按五行生克规律,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严重时,常死于其所不胜(克我)之脏,称逆死。《素问·玉机真脏论》:“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肾受气

  • 栝蒌牡蛎散

    《金匮要略》方。天花粉、煅牡蛎各等分。为细末,饮服一方寸匕,日三服。治百合病,渴不瘥者。

  • 芭蕉汁

    出《卫生杂兴》。即芭蕉油,详该条。

  • 胼胝

    病名。即手掌、足蹠皮肤局限增厚。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因患处长期受压、磨擦,局部气血受阻,皮肤失营而成。多见于掌蹠突起部位。患处皮肤增厚,以中央为甚,触之坚硬或有疼痛,边缘不清,表面多光滑,呈黄白色

  • 嗌痛

    证名。指咽部作痛,多由邪火上盛所致。《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赤水玄珠·咽喉门》:“嗌即咽之低处也。”又“盖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病咽嗌痛不能兼喉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