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辨证方法之一。是清·吴鞠通根据前人经验,按温热病传变情况,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自上而下的三个阶段,并作为辨证施治的提纲。初期属上焦肺、心包病变。手太阴肺病有发热恶寒、头痛、汗出而咳等。手厥阴心包
病名。出《医学入门》卷六。又名穿胁痈、胁疮。指生于胁部的痈。由肝胆经郁火而成,多发于体虚之人。此证易发于软胁部,初起如梅、如李,逐渐长大,色红焮痛,易脓易溃,脓多稠。治宜解郁泻火,服柴胡清肝汤;或用地
出《本草拾遗》。为刺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咽喉色紫,或咽喉腐溃饮食吞咽有碍。《喉科秘旨》卷上:“紫色虚喉,喉间紫红,久之变烂,如生漆色,因初服寒凉之药故也,此症肺胃伏寒,平而不肿,饮食难进,吐出乃腐肉者。”治宜以六味汤加细辛、葛根、
病证名。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继受寒凉,或情志内伤等,致使宿血停滞,凝结成瘀,内阻冲任胞脉,碍血下行,血滞胞中。症见经前或经行之时,小腹刺痛拒按,经血量少、有块,血块下后痛减。治宜活血祛瘀。方用膈下
【介绍】:明代道士兼医生。曾对古代及当时诸家的医方加以选择,编成《医方大成》一书,已佚。
病证名。《赤水玄珠》卷三:“感寒咽闭不能咽。”即喉闭。详该条。
【介绍】:宋代针灸学家。字叔权,瑞安(今浙江瑞安)人。1169年(乾道五年)进士,曾任澧州(今属湖南)教授。他对当时社会上重方药轻针灸的现象表示不满。遂根据长期临证经验,参照《针灸甲乙经》等书,编写成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红紫珠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卒死》。指在睡梦中突然死去,系五绝之一。参见五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