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疮

耳疮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血气相搏,故耳生疮”。或由肝、胆、三焦湿热上冲所致。症见左耳或右耳,或两耳生疮,焮红肿痛,或破流脓水,身发寒热。又《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疮生于两耳,时差时发,亦有脓汁,如此,是风湿搏于血气所生。”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用龙胆泻肝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旋耳疮条。

猜你喜欢

  • 绞肠瘟

    病名。指瘟疫之腹痛如绞者。《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绞肠瘟,肠鸣干呕,水泄不通,是此类绞肠痧,急宜探吐之,服双解散。”参见瘟疫条。

  • 地棕根

    见《分类草药性》,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 神异四七膏

    《仙传外科集验方》方。乳香、没药、麝香、防风、羌活、白芷、赤芍药、当归、黄连、肉桂、皂角、五倍子、巴豆、木鳖子、黄丹、蓖麻子、无名异、槟榔、铅粉、轻粉、枫香、荜拨(一用乌药)、松香、黄蜡各等分,桃枝、

  • 生肌法

    外治法之一。即促进体表溃疡愈合的方法。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二。又名收口法。痈疽溃后毒虽尽而肌肉不生,或形成溃疡。多由气血不足或治疗失当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养血为主。溃疡面大者,除可选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

  • 连珠风

    病名。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即连珠喉风。详该条。

  • 肓膜

    心下膈上的脂膜。《素问·痹论》:“熏于肓膜。”王冰注:“肓膜谓五藏之间,鬲中膜也。”

  • 退热饮子

    《银海精微》卷下方。防风、黄芩、桔梗、茺蔚子各三两,大黄、玄参、细辛、五味子各一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服。治膜入水轮,日久失治伤瞳神者。

  • 合包花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即荷包花,详该条。

  • 熏牙子

    见《陕西中药志》。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 梦泄精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即梦遗。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