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肉豆蔻

肉豆蔻

《中国药典》:肉豆蔻

药材名称肉豆蔻

拼音Ròu Dòu Kòu

英文名SEMEN MYRISTICAE

别名肉果、玉果、顶头肉

来源本品为肉豆蔻科肉豆蔻属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的干燥种仁

性状本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及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

鉴别(1)本品横切面:可见外层外胚乳组织,由10余列扁平皱缩细胞组成,内含棕色物,偶见小方晶,错入组织有小维管束,暗棕色的外胚乳深入于浅黄色的内胚乳中,形成大理石花纹,内含多数油细胞。内胚乳细胞壁薄,类圆形,充满淀粉粒、脂肪油及糊粉粒,内有疏散的浅黄色细胞。淀粉多为单粒,直径10~20μm,少数为2 ~6 分粒组成的复粒,直径25~30μm,脐点明显。以碘液染色,甘油装置立即观察,可见在众多蓝黑色淀粉粒中杂有较大的糊粉粒。以水合氯醛装置观察,可见脂肪油常呈块片状、鳞片状,加热即成油滴状。

(2)取本品[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加氯仿制成每1ml含0.2m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肉豆蔻对照药材20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取本品粗粉约20g,精密称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6.0%(ml/g)。

炮制肉豆蔻: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煨肉豆蔻: 取净肉豆蔻用面粉加适量水拌匀,逐个包裹或用清水将肉豆蔻表面湿润后,如水泛丸法裹面粉3~4层,倒入己炒热的滑石粉或沙中,拌炒至面皮呈焦黄色时,取出,过筛,剥去面皮,放凉。每100kg肉豆蔻,用滑石粉50kg。

性味辛,温。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备注(1)《全国中草药汇编》---肉豆蔻花(玉果花)系取自肉豆蔻种子的假种皮干燥而得,功效与肉豆蔻类同。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肉豆蔻

药材名称肉豆蔻

拼音Ròu Dòu Kòu

别名迦拘勒(《本草拾遗》),豆蔻(《续传信方》),肉果(《纲目》)。

出处《药性论》

来源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种子。4~6月及11~12月各采一次。早晨摘取成熟果实,剖开果皮,剥去假种皮,再敲脱壳状的种皮,取出种仁用石灰乳浸一天后,缓火焙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5厘米,革质,先端尾状,基部急尖,全缘,上面淡黄棕色,下面色较深,并有红棕色的叶脉;叶柄长6~12毫米。花雌雄异株;雄花的总状花序长2.5~5厘米;小苞片鳞片状;花疏生,黄白色,椭圆形或壶形,长6毫米,下垂;花药9~12个,连合成圆柱状有柄的柱。果实梨形或近于圆球形,下垂,长3.5~6厘米,淡红色或黄色,成熟后纵裂成2瓣,显出绯红色假种皮,种子长球形,种皮红褐色,木质。

本植物的假种皮(肉豆蔻衣)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热带地区广为栽培。分布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地。主产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

性状干燥种仁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5厘米,宽1.5~2.5厘米。外表灰棕色至棕色,粗糙,有网状沟纹,一侧有明显的纵沟(种脊部位),宽端有浅色圆形隆起(种脐部位),狭端有暗色凹陷(合点部位)。质坚硬。纵切面可见表层的暗棕色的外胚乳向内伸人类白色的内胚乳,交错而成大理石样纹理。在宽端有凹孔,其中可见干燥皱缩的胚。气芳香而强烈,味辣而微苦。以个大、体重、坚实、香浓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2~9%,包括d-莰烯及α-蒎烯等。其脂肪中,肉豆蔻酸含量达70~80%,并含有毒物质肉豆蔻醚。

药理作用肉豆蔻油除有芳香性外,尚具有显着的麻醉性能。对低等动物可引起瞳孔扩大,步态不稳,随之以睡眠,呼吸变慢,剂量再大则反射消失。对猫引起麻醉之剂量,常同时招致肝脂肪变性而死亡。人服7.5克肉豆蔻粉可引起眩晕乃至谵妄与昏睡,曾有服大量而致死的病例报告;猫服1.9克/公斤可引起半昏睡状态并于24小时内死亡,肝有脂肪变性。肉豆蔻油的毒性成分为肉豆蔻醚,二者中毒症状相似,肉豆蔻醚对猫的致死量为0.5~1.0毫升/公斤(在胃肠道的吸收不完全),如皮下注射0.12毫升即可引起广泛的肝脏变性。肉豆蔻油0.03~0.2毫升可用作芳香剂或驱风剂、肠胃道的局部刺激剂。

肉豆蔻醚、榄香脂素对正常人有致幻作用,而另一芳香性成分洋檫木醚则无此作用,肉豆蔻醚对人的大脑有中度兴奋作用,但与肉豆蔻不完全相同;后者可引起血管状态不稳定、心率变快、体温降低、无唾液、瞳孔缩小、情感易冲动、孤独感、不能进行智力活动等。肉豆蔻及肉豆蔻醚能增强色胺的作用:体内及体外试验均对单胺氧化酶有中度的抑制作用。其萜类成分有抗菌作用。

炮制煨肉豆蔻(煨肉果):洗净,取白面加水揉和包裹。另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将包好的肉豆蔻倒入,拌炒至外面的面呈焦黄色取出,除去面皮,乘热切片。一法将原药用清水略淘捞起,放在箩内润12小时后,用麸皮置锅内加热炒至老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乘热切片。

性味辛,温。

①《药性论》:"味苦辛。"

②《海药本草》:"味辛,温,无毒。"

③《本草正》:"味苦辛而涩,性温。"

归经入肺、大肠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手阳明大肠。"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消食,固肠。治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

①《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②《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③《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④《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⑤《纲目》:"暖脾胃,固大肠。"

⑥《本草经读》:"治精冷。"

⑦《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注意①《雷公炮炙论》:"凡使,勿令犯铜。"

②《本草经疏》:"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

复方①治水湿胀如鼓,不食者,病可下:肉豆蔻、槟榔轻粉各一分,黑牵牛一两半(取头末)。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煎连翘汤下,食后,日三服。(《宣明论方》肉豆蔻丸)

②治脾虚泄泻、肠鸣不食:肉豆蔻一枚,剜小窍子,入乳香三小块在内,以面裹煨,面熟为度,去面,碾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送下,小儿半钱。(《杨氏家藏方》肉豆蔻散)

③治脾肾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各为末。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去姜,水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服。(《内科摘要》四神丸)

④治脾泄气痢:豆蔻二颗,米醋调面裹之,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碾末,更以炒党子末一两,相和。又焦炒陈廪米为末,每用二钱七,煎饮调前二物三钱匕,旦暮各一。(《续传信方》)

⑤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去壳,为末)一两,生姜汁二合,白面二两。上三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圣济总录》肉豆蔻散)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肉豆蔻一两(去壳),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肉豆蔻

药材名称肉豆蔻

拼音Ròu Dòu Kòu

英文名Nutmeg

别名迦拘勒、豆蔻、肉果、顶头肉、玉果、扎地、麻失

出处出自《药性论》(《中药大辞典》)、《名医别录》(《中华药海》)1.《本草图经》:肉豆蔻今惟岭南人家种之。春生苗,花实似豆蔻而圆小,皮紫紧薄,中肉辛辣。六月、七月采。

2.《纲目》:肉豆蔻,花结实,状虽似草豆蔻,而皮肉之颗则不同类,外有皱纹,而肉有斑缬,纹如槟榔纹,最易生蛀,惟烘干密封,则稍可留。

来源药材基源: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采收和储藏:定植后6-7年开花结果,10年后产量增多,25年达盛果期。结果期为60-70年,盛果期有两次,即5-7月及10-12月。采摘民熟果实,除去果皮,剥去假种皮,将种仁用45℃低温慢慢烤干,经常翻动,当种仁摇之作响时即可。若高于45℃,脂肪溶解,失去香味,质量下降。

原形态肉豆蔻,常绿乔木,高可达20m。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革质,先端尾状,基部急尖,全缘,上面淡黄棕色,下面色较深,并有红棕色的叶脉;叶柄长6-12mm。花雌雄异株;雄花的总状花序长2.5-5cm;小苞片鳞片状;花疏生,黄白色,椭圆形或壶形,长6mm,下垂;花药9-12个,连合成圆柱状有柄的柱。果实梨形或近于圆球形,下垂,长3.5-6cm,淡红色或黄色,成熟后纵裂成2瓣,显出绯红色假种皮,种子长球形,种皮红褐色,木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热带地区广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地。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喜热带和亚热带气候。适宜生长的气温为25-30℃,抗寒性弱,在6℃时即受寒害。年降雨量应在1700-2300mm之间,忌积水。幼龄树喜阴,成龄树喜光。以土层深厚、松软、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为宜。

2.栽培技术 主要采用种子繁殖,留种应选稳产、高产、粒大、种仁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上结了的完全成熟自然裂开的果实。随采随播,或用湿沙贮藏。种子失水干燥即丧失发芽力。苗床土壤要松软肥沃,行株距10cm×5cm,穴播,种脐向下,保持荫蔽湿润,约60d发芽,至真叶将展出时蔬苗移栽。幼树要艿蔽,苗高20-30cm时定植。在春季3-4月或秋季8-10月选阴雨天种植,行株距5m×4m,穴深宽各60cm,每穴植苗1株。

3.田间管理 幼树生长缓慢,需荫蔽,可在行间种植高杆绿肥,并勤浇水。由于冠幅大,根系浅,作纯林种植时要先种植防风林带,在台风频繁地区必须进行防风。每年施肥3-4次,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化肥。幼龄期每株追施有机肥5-10kg或尿素25-50g,冬季施堆肥。以后随树龄增加,逐渐加施肥料。

4.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斑点病、疫病,可用波尔多液1:1:120倍液或敌克松500倍液喷射;锈腐病、菌核病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灌病穴。另有位枯病、根腐病等为害。虫害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

性状1.性状鉴别 种仁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5cm,宽1.5-2.5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网状沟纹,常被有白色石灰粉;宽端有浅色圆形隆起(种脐的部位)。狭端有暗色下陷处(合点的部位),两端间有明显的纵沟(种脊的部位)。质坚硬,难破碎,碎断面可见棕黄或暗棕色外胚乳向内伸入,与类白色的内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纹理。纵切时可见宽端有小形腔隙,内藏小型干缩的胚,子叶卷曲。气强烈芳香,味辛辣、微苦。

以个大、体重、坚实、破开后香气浓者为佳。

2.显微鉴别 种仁黄切面:外胚乳分内外两层,外层细胞扁平,切向延长,内含黄棕色物质;内层细胞长方形,含红棕色物质,伸入内胚乳形成错入组织,其中常有一个维管束,并有多数油细胞散在,油细胞直径42-140cm,含挥发油滴。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多量脂肪油、淀粉粒及糊粉粒,糊粉粒中有拟晶体。内胚乳有含棕色物质的细胞散在。

化学成分种仁含脂肪油25%-46%,挥发油8%-15%,内含有毒物:肉豆蔻醚(myristicin)约4%。挥发油主含香桧烯(sabinene),α-及β-蒎烯(pinene),松油-4-烯醇(terpinen-4ol),γ-松油烯(γ-terpinene),柠檬烯(limonene),冰片烯(bornyl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α-异松油烯(α-terpinol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δ-荜澄茄烯(δ-cadinene),肉豆蔻醚,榄香脂素(elemicin),还含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3,4-二甲基苏合香烯(3,4-dimethylstyrene),芳樟醇(linalool),顺式辣薄荷醇(cis-pinperitol),反式辣薄荷醇(trans-piperitol),龙脑(borneol),顺式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香茅醇(citronellol),对聚伞花素-α-醇(p-cymen-α-ol),黄樟醚(safrole),橙花醇(nerol),β-澄茄油烯(β-cubebene),乙酸牻牛儿醇酯(geranylacetate),丁香油酚(eugenol),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异榄香脂素(isoelemicin)。脂肪油中主含三肉豆蔻酸甘油酯(trimyristin)和少量的三油酸甘油酯(triolein)等。种子还含木脂素:1-(3,4-亚甲二氧基苯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丙醇〔1-(3,4-methylenedioxyphenyl)-2-(4-all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1-ol〕,1-(3-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基)-2-(4烯丙基地,6-二甲氧苯氧基)-1-丙醇乙酸酯〔1-(3-methoxy-4-acetyloxyphenyl)-2-(4-allyl-2,dimethoxyphenoxy)propan-1-ol acetate〕,1-(3,4-亚甲二氧苯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丙醇乙酸酯〔1-(3,4-methylenedioxyphenyl)-2-(4-all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1-ol acetate〕,1-(3,4,5-三甲氧基苯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丙烷〔1-(3,4,5-trimethoxyphenyl)-2-(4-all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e〕, 去氢二异丁香油酚(dehydrodiisoeugenol)即利卡灵A(licarin A),5'-甲氧基去氢二异丁香油酚(5'-methoxydehydrodiisoeugenol),2-(3,4-亚甲二氧基苯基)-2,3-二氢-7-甲氧基-3-甲基-5-(丙烯基)苯并呋喃{2-(3,4-methylenedioxyphenyl)-2,3-dihydro-7-methoxy-3-methyl-5〔1-(E)-propenyl〕benzofuran},即利卡灵B(licarin B),2-(3,4-亚甲二氧基-5-甲氧基苯基)-2,3-二氢-7-甲氧基-3-甲基-5-(丙烯基)苯并呋喃{2-(3,4-methylenedioxy-5-methoxyphenyl)-2,3-dihydro-7-methoxy-3-methyl-5-〔1-(E)-propenyl〕benzofuran}、1-(3,4-二甲氧基苯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丙醇〔1-(3,4-dimethoxyphenyl)-2-(4-all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1-ol〕,1-(3,4-二甲氧基苯基)-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氧基)-1-丙醇〔1-(3-methoxy-4-hydroxyphenyl)-2-(4-all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1-ol〕等。脱指种仁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及三萜皂甙,甙元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药理作用1.镇静催眠作用本品挥发油中所含的甲基异丁香酚有抑制中枢神经作用,兔耳iv50mg/kg后,可见睡眠时翻正反射、痛觉反射和听觉反射均消失,睡眠时间平均20分钟8s,有加强戊巴比妥的安眠作用。

2.抗菌作用甲基异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MIC分别为0.4mg/ml和0.6mg/ml。马拉巴酮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坚忍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前两者的MIC为1ug/ml,后者为2ug/ml,马拉巴酮C对枯草杆菌的MIC为2ug/ml。

3.麻醉作用本品挥发油中的甲基丁香酚和榄香脂素对小鼠、兔、猫和狗,iv给药后有麻醉作用。

4.其它作用4.1. 对胃肠道刺激作用:本品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且具有祛风作用。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和刺激胃肠蠕动,大剂量则抑制。

4.2.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另有降低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

毒性肉豆蔻醚对猫的LD为0.5-1.0ml/kg,sc0.12ml可引起广泛的肝脏变性。猫服肉豆蔻粉1.9g/kg可引起半昏睡状态,并于24小时内死亡。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对正常人有致幻作用。

鉴别(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8ml,振摇,冷浸2h,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待乙醚挥散后,加茴香醛的硫酸试液0.5ml,则显粉红色,渐变紫色。(检查挥发油)(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ml,冷浸2h,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樟醚少许,用乙醚溶解后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点样于同一硅胶G(黄岩)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佛(95:5)展开,展距13cm。干后,喷雾5%磷钼酸乙醇溶液,加热,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1.煨肉豆蔻(煨肉果):洗净,取白面加水揉和包裹。另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将包好的肉豆蔻倒入,拌炒至外面的面呈焦黄色取出,除去面皮,乘热切片。一法将原药用清水略淘捞起,放在箩内润12小时后,用麸皮置锅内加热炒至老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乘热切片。

2.蒸制:取净肉豆蔻浸泡1小时,捞出置笼内,一层麸皮,一层肉豆蔻,层层相间,蒸约2小时,油即润进麸皮内,去净麸皮及时切厚片,干燥,或捣碎用。

3.炒制:将小麦面粉倒入锅内,用文火炒热,将肉豆蔻倒入,炒成微黄色时,出锅,筛去面粉,摊开,晾凉,配方时捣碎。每肉豆蔻100kg,用小麦面粉50kg。

4.土制:取细黄土,置锅内加热到发泡,倒入肉豆蔻,不断翻动,煨至肉豆蔻热透,油质渗出(防止炒黑),取出,筛净黄土,用时捣碎。

5.制霜:取肉豆蔻,研碎如泥。用多层草纸包裹,压榨去油,反复压榨至去尽油为度。

性味辛;苦;温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温中涩肠;行气消食。主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

注意1.《雷公炮炙论》:凡使,勿令犯铜。

2.《本草经疏》: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

复方1.四神丸(《证治准绳》),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泄,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2.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按喜温,或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倦怠食少。3.肉豆蔻丸(《太平圣惠方》),治小儿脾胃气逆,呕吐不止。4.肉豆蔻散(《太平圣惠方》),治霍乱吐泻不止。5.舒肝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主治肝气郁滞,两胁刺痛,饮食无味,消化不良,呕吐酸水,嘈杂,周身窜痛。

各家论述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3.《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4.《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5.《纲目》:暖脾胃,固大肠。

6.《本草经读》:治精冷。

7.《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8.《本草衍义》:肉豆蔻,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9.《本草衍义补遗》:肉豆蔻,温中补脾,为丸。日华子称其下气,以其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駃泄。《衍义》不详其实,谩亦因之,遂以为不可多服。

10.《药性类明》:肉豆蔻,温中补脾,泄痢久不已则用之,故《本草》言冷热虚泄,久则虽热者其气亦虚,非概用以温中也。

11.《本草经疏》:肉豆寇,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故为理脾开胃、消宿食、止泄泻之要药。

12.《本草汇言》:肉豆蔻,为和平中正之品,运宿食而不伤,非若枳实、莱服子之有损真气也;下滞气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气也;止泄泻而不涩,非若诃子罂粟壳之有兜塞掩伏而内闭邪气也。

13.《本草正》:肉豆蔻,能固大肠,肠既固则元气不走,脾气自健,故曰理脾胃虚冷,而实非能补虚也。

14.《本草正义》:肉豆蔻,除寒燥湿,解结行气,专理脾胃,颇与草果相近,则辛温之功效本同,惟涩味较甚,并能固及大肠之滑脱,四神丸中有之。温脾即以温肾,是为中下两焦之药,与草果之专主中焦者微别。大明谓温中下气,开胃,解酒毒。甄权谓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李珣谓主心腹虫痛。皆专就寒湿一边着想者。若湿热郁滞而为此诸症,则必不可一例论治。故李珣又谓主脾胃虚冷虚泄。濒湖谓暖脾胃、固大肠。要言不烦,最为精切。惟珣又谓治亦白痢,则湿热者多,虚寒者少,不当泛泛言之矣。香、砂、蔻仁之类,温煦芳香,足以振动阳气,故醒脾健运,最有近功,则所谓消食下气,已胀泄满者,皆其助消化之力,固不可与克削破气作一例观。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水草乌

    药材名称水草乌拼音Shuí Cǎo Wū别名云南紫草乌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马耳山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delavayi Franch.原形态马耳山乌头,多年生草本,高

  • 辣椒头

    《中药大辞典》:辣椒头药材名称辣椒头拼音Là Jiāo Tóu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茄科植物辣椒的根。功能主治治手足无力,肾囊肿胀。复方①治手足无力,有如瘫痪:辣椒头二个,鸡脚十

  • 龙牙楤木叶

    药材名称龙牙楤木叶拼音Lónɡ Yá Sǒnɡ Mù Yè英文名Aralia elata(Miq.)Seem.别名刺老鸦叶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辽东楤木的嫩叶及芽。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 花木通

    《中药大辞典》:花木通药材名称花木通拼音Huā Mù Tōnɡ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假须蕊铁线莲的木质茎。8~10月采收,刮去外皮,切片,晒干。原形态木质藤本。叶对生;2回3

  • 藏绵芪

    药材名称藏绵芪别名滇绵芪、春黄芪来源豆科藏绵芪Astragalus tibetanus Benth ex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西藏。性味甘、温。功能主治强壮补气,排脓生肌,利尿止汗。治

  • 大独脚金

    药材名称大独脚金拼音Dà Dú Jiǎo Jīn别名小白花苏、干草来源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大独脚金Striga masuria (Buch.-Ham.)Benth.以全草入药。夏秋采

  • 金沸草

    《中国药典》:金沸草药材名称金沸草拼音Jīn Fèi Cǎo英文名HERBA INULAE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条叶旋覆花Inula linariifolia Turcz.或旋覆花Inula j

  • 药材名称蠘拼音Jié别名三疣棱子蟹、海螃蟹来源甲壳纲蝤蛑科三疣棱子蟹Portunus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 [Neptunus (Neptun

  • 吊吊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吊吊果药材名称吊吊果别名山花椒、云南五味子来源木兰科吊吊果Schisandra henryi Clarke var. yunnanensis A. C. Smith,以果实、根、茎

  • 乌灵参

    药材名称乌灵参拼音Wū Línɡ Shēn别名乌苓参、雷震子、乌丽参、鸡(土从)蛋、地炭棍、鸡茯苓出处本品未见本草记载。清代《灌县志》称:“乌苓参,其苗出土易长,根延数丈,结实虚悬空窟中,当雷震时必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