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肾同源

肝肾同源

五脏相关理论之一。也称乙癸同源。①肝阴肾阴互相滋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故称。此义最为通用。②肝和肾均内寄相火,且相火源于命门。临床上肝或肾不足或相火过旺,常是肝肾并治,或采用滋水涵木,或补肝养肾,或泻肝肾之火的方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而产生的。③和虚实补泻有关。如《医宗必读》:“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可备一说。

猜你喜欢

  • 气食泄

    病证名。《不居集》卷二十一:“气食泄,腹痛下无休时,去如蟹渤者,气食交并而作泄也。”《世医得效方》治气痢泄如蟹渤,可用牛乳汤、异香散、木香匀气散等方。参见气泻、食泻条。

  • 黄庭经

    道教经典及气功著作。不分卷。撰于晋代。传为晋武帝将军魏舒之女魏夫人著。包括《上清黄庭外景经》(又名《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和《上清黄庭内景经》(又名《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两部分。撰述系用歌诀体裁。《外景

  • 三阴

    推拿穴位名。位于右眼胞。《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三阴:右眼胞。”《幼科推拿秘书·赋歌论诀秘旨》:“又若三阴三阳虚肿,心有痰也。”

  • 挫伤

    病名。由于跌打、挤压、钝挫所致的软组织损伤。患处疼痛、肿胀、青紫、压之痛剧,但皮肤完整无破伤;严重者可致肌肉撕裂或深部血肿,甚则伴有内脏损伤。治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内服复元活血汤,外敷栀乳散或五加皮

  • 镇肝熄风

    即平肝熄风。详该条。

  • 表寒里热

    表有寒里有热的证候。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之证。多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又伴见烦躁口渴、便秘等。

  • 夹荧疽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肋疽。见该条。

  • 脚膝出臼

    病名。即髌骨脱臼。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又名膝头骨出臼,膝盖骨离位,膝骱出。因跌扑、扭闪所致。膝部明显肿胀、疼痛,膝关节呈半伸屈位,步履艰难,一般髌骨向外侧移位者较多见。宜用推膝盖归原手法复位,抱膝

  • 增补方药合编

    朝医方书。李常和撰于1927年(丁卯梧秋)。本书着重论述藏府、经络、病机、五运六气、诊脉等生理、病因病理,太少阴阳四象的辨证论治。在《方药合编》的基础上,补遗方28个,诸伤门、杂方门、解毒门中药515

  • 经外穴

    穴位分类名。又名经外奇穴、奇穴。指十四经穴以外的经验效穴。经外穴在《内经》中已有一些记载,如《素问·刺疟篇》:“刺十指间”,“刺舌下两脉”等。后《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记载更多,至《针灸大成》等